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帝王利用儒家还是儒家利用帝王?作者:秋风邵建先生针对他没有看的《孔子》电影写了篇文章,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儒学本身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不专制的,-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帝王利用儒家还是儒家利用帝王?
作者:秋风
邵建先生针对他没有看的《孔子》电影写了篇文章,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儒学本身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不专制的,专制帝王利用儒学并不等于儒学就鼓吹、支持专制。新文化运动的重大缺陷就是把专制政治与儒学混在一起,反而放过了专制及其真正的理论依据———法家。笔者完全同意这个看法,但想补充一点,替邵建回答他在行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何历代帝王总是尊孔?
仔细考察一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社会演变的最关键时期,通常是儒家主动地寻找、创造机会,包括利用皇帝的权威,以求建立更为合理的人间秩序,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帝王来利用自己。
可以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孔、孟两圣的经历。他们当然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最大的抱负还是治国平天下。只是,他们虽然名声在外,诸侯却无人想到利用他们,他们被迫恓恓惶惶地周游列国而不得重用。
这一历史事实对于认识儒家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丰富涵义,可惜人们对此未予深思。那个时代的华夏大地,奴隶制正走向崩溃,政制向封建皇权制转型。各个诸侯国在战争的压力下,积极地探索皇权专制的具体制度安排。历史已证明:谁最快地摆脱奴隶制的束缚,建立皇权专制制度,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春秋五霸与秦在战国群雄中胜出,就是其专制相对于他国更为彻底的结果。
根据这个大前提,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命题:这个时代诸侯最愿意利用的就是专制之术的研究与运用者。反过来,非专制甚至反专制的学派,必然是这个时代的落魄者。孔孟一生都很落魄,依据这一事实大体可以说:他们的学说无助于专制,甚至可能是反专制的。
汉初儒家是遭受排斥的:刘邦尚军功,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景帝时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概括言之,三代汉帝继续沿用秦制。他们确实任用了一些儒生,但主流儒家始终被排斥在政府之外。
就在这种环境下,儒家在民间社会几百年却趋向繁荣。他们坚韧地生长、聚集,形成了一股文化、社会力量。而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儒家这种不断集聚的文化社会力量当然在积极地寻求改制、立法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董仲舒这样的人物。他不仅是儒学思想大师,更是一位政治家,或者说是立法者(law-giver)。他抓住汉武帝面临统治困境而寻求出路的机会,提出“天人三策”,迫使武帝系统地接受儒家的治理原则和制度蓝图,从而发动了一次广泛的宪制变革。
董仲舒的基本政制构想是“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天道宪政主义”,后人似乎多注意前面一点,但他论证的侧重点其实是在后者。秦始皇宣称自己是宇宙中最崇高的存在,董仲舒却说,天子上面还有天,因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而必须服从天意。最重要的是,皇帝本身没有能力弄清天意,只有儒生有这技艺。
上面对汉代独尊儒术过程的描述已足以说明,刘氏皇室接受儒家,不是他们在主动利用儒家,反倒是儒家借助文化、社会的力量试图控制专制皇帝的一次宪政主义努力。当然,这次努力没有完全成功,但至少刘氏以后的统治已经不再像秦始皇那样完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并借助暴力进行,皇权专制受到一定约束。相比于现代宪政,这种约束确实很不完善,但后人总不应把这种约束说成是帮凶。
(本文来源:南方网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董仲舒“天人三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它将皇权置于天意之下,从而使皇帝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达到控制专制皇帝的目的。
B.它很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真正约束皇权,以致沦为封建皇权专制的帮凶。
C.它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认为民轻君贵,有违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D.它认为,天子上面还有天,天子必须服从天意。皇帝要想弄清天意,只能依靠儒生。
E.它所倡导的“天道宪政主义”为现代宪政提供了启蒙,催生了中国近现代民主。
小题2:能成为“帝王尊孔”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宣称自己是宇宙中最崇高的存在。
B.汉武帝面临统治困境而寻求出路。
C.春秋五霸与秦在战国群雄中胜出
D.儒家在民间社会几百年趋向繁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D
小题2:B


小题1:AD(B“沦为帮凶”错,C“不利于进步”错,E属无中生有)     
小题2: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学说,体现了尊儒)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帝王利用儒家还是儒家利用帝王?作者: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