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这么近,那么远刘璐我坐在窗前写东西。拎着纸和笔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停地写。因为我知道,城市就要完全变样,这种改变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这么近,那么远
刘 璐
我坐在窗前写东西。拎着纸和笔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停地写。因为我知道,城市就要完全变样,这种改变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侵蚀原本该有的宁静和安详。
眼前一切熟悉的陌生着,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房间后面的一片旧民房在不久前市政府的“消灭城中村”活动中终于全部被拆掉了,此时我坐在窗台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不过,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一群又一群的勘察人员来到这里,然后是一队又一队的建筑工人,最后就是一排又一排的高楼大厦。高楼的下面会开起各种各样的商店,从酒吧到舞厅。夜晚,这里会亮起炫目的霓虹,那是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街上会走来形形色色的男女,他们在深夜的疯狂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
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生活中突然地抽离了,或者什么东西突然地袭入了我的生活。我感到深深的恐惧。
窗口吹来的风弄乱了原本安静地躺在鬓角的发丝,我腾出手整理前额。微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一把又一把的标尺侵入我的视野。这跟我预想的毫无差池。我再也听不见窗台前面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天黑时他们的母亲焦急却又慈爱的呼唤声。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面目全非,我知道。
学校门口的河水,已经由浅绿变成了深绿。水藻如同学生们课桌上的试卷般疯长,刺鼻的气味也从校门口蔓延至整个校园。而城西的造纸厂依旧日夜不停地生产出洁白的纸张。
城市缄默的往昔,沉入斑驳的流光中,化做一缕青烟。
拥挤的街道上“爬”满了如同蚂蚁般的汽车,从轿车到大卡,从大众到宝马。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坐在爸爸的“凤凰大卡”上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天似乎总是很蓝,空气也好得让人感动,就连那叮叮的车铃声也异常的清脆动听。而我总是快乐地唱着歌,或者幸福地听着爸爸讲故事。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都回不去了。我只能一脸茫然地继续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在这个到处都是立交桥的城市“爬”上去又“爬”下来,机械而又无奈。
我不禁在想,是否真的有一天,这个城市会变成由几百层的高楼和无数的立交桥组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到那个时候,是否会有许多“可怜”的人“可怜”到从来到这个世界到告别这个世界都未曾见过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不得而知。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怜悯而驻足。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只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然会柔软地想起那个曾经温暖过你的小城,熟悉而又陌生……
(选自《读写月刊》2009年1-2合刊,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虽然对拆成废墟的旧民房感到惋惜,但是又对将要建成的排排高楼大厦充满了深深期待。
B.在“‘爬’满了汽车”的情境中追忆坐在“凤凰大卡”上的快乐日子,表现了作者对过去那种简朴而又幸福的生活的眷恋。
C.文中最后一段“熟悉而又陌生”,既与第二段的“熟悉的陌生着”相互照应,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D.面对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作者感到“恐惧”,写下此文,意在表达能够回到过去那种宁静、安详、纯朴的生活的愿望。
E.文章标题“这么近,那么远”言简意丰,短短六字,概括地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及其引发的困惑和忧虑。
小题2:文中画横线处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便捷和舒适,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
请结合文本,探究现代文明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AD
小题2:文中划横线处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1分),通过洁白纸张的不停产出与刺鼻味道不段蔓延之间的对比(1分),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1分),却严重的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分)
小题3:结合文本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破坏了宁静、安详的的生活氛围;疏远了亲近、温情的人际关系;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抽离””袭人”);损害了和谐共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上四点,能答出三点即可,少一点扣2分;如从其他角度答题,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A 项错在,从下文“那是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深夜疯狂的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看,作者对“高楼大厦”所代表的“文明”,从感情上是排斥的,不存在“深深期待”的情感; D项错在,从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清楚地了解,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虽然从感情上不能接受,但却也只能去“面对”。
小题2:略
小题3: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这么近,那么远刘璐我坐在窗前写东..”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