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递阳光接连几天的阴雨,虽然断断续续的,但人的心情都潮湿了。终于阴霾散去,阳光像久违的恋人不期而至。享受阳光的人真多,一个个脸上都那-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递阳光 接连几天的阴雨,虽然断断续续的,但人的心情都潮湿了。终于阴霾散去,阳光像久违的恋人不期而至。享受阳光的人真多,一个个脸上都那样灿烂。 几个小孩子在广场的空地上,围成一圈,享受着童稚的快乐。 我喜欢看小孩子游戏,踱过去,好奇他们的举动。 围成一圈的小孩子,两只稚嫩的手合并后高高举过头顶,再慢慢张开,慢慢放下,到胸口处呈现掬物的样子,侧转身将捧着东西的手伸向旁边的小朋友,口中念念有词。每个孩子都重复这样的动作——好奇特,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游戏。 我又向他们靠近些,试图听清他们在说什么。 “我把温暖送给你。” “我把好运送给你。” “我把幸福送给你。” “我把光明送给你。” 每一个孩子都那样诚挚,那样甜蜜。 “我把……”轮到最后一个孩子,他是那些孩子中最小的,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汇,脸憋得发红。其他的孩子静静地等待着他想出来,没有一点催迫的意思。终于,那孩子想好了,大声地说:“我送给你舒服!” “好!”其他的孩子一起鼓掌,掌声像涟漪,从他们围拢的地方向四外扩散。 我终于抑制不住好奇的心,凑拢到他们近前:“你们在做什么游戏?” “我们在传递阳光!”孩子们异口同声。 “传递阳光?” “是啊,阳光不会拐弯,我们要让阳光拐弯,给所有的人带来好运!” 传递阳光,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孩子们是天真的,在他们的天真中,我看到了一种比游戏还珍贵的东西。 “叔叔,你哭了?”那个最小的孩子惊奇地看着我。 我不好意思地揉了下眼睛,蹲下来对他说:“叔叔很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可叔叔长大了,找不回童年了。” “叔叔,我们也把阳光传递给你!”几个孩子同时掬一捧阳光,送到我的面前。 我感到一种特异的滋味汇集到胸口,像喝了一杯上品的明前龙井。孩子们送给我的,远比龙井茶还耐人寻味。 活了半辈子,我终于长了见识——阳光原来是可以传递的! (选自湖上飞虹的BLOG) 小题1:作者说“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游戏”,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游戏?为什么说孩子的想法是奇特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结合原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每一个孩子都那样诚挚,那样甜蜜。 ②一种比游戏还珍贵的东西。 小题3:请分析文章画波浪线段落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作者终于明白了“阳光原来是可以传递的”,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4分) |
答案
小题1:这是一个名叫传递阳光的游戏;孩子们的想法之所以奇特,是因为他们天真地要让阳光拐弯,给所有的人带来好运;我从未见过,说明成人的世界已将童真抛弃,并为后文“可叔叔长大了,找不回童年了”做铺垫。 小题2:①孩子们真诚地、发自内心地把善良和美好的愿望传递给了他人,而因此感到幸福无比。②孩子们通过游戏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善良。 小题3:作者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揭示阳光的“滋味”温暖、真诚、美好,表达了作者对阳光里游戏的孩子们的由衷赞美,为文末深化主题张本。 小题4:由雨后天晴的广场,写到孩子的游戏,再由“我”对游戏的观察,写到孩子们通过游戏对“我”的教育,接着写“我”的哭(感动)和作者对孩子们的赞美,最后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
小题1:4分 小题2:4分 小题3:4分 小题4:4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递阳光接连几天的阴雨,虽然断..”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是一种孤独(节选)毕淑敏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反哺社会,为富有仁——富之大者——访亿万慈善富翁余彭年余彭年,坐拥30亿资产,却自称视金钱如无物。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好事难做,善门难开-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