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郭拱辰序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郭拱辰序
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予于是有遗恨焉。因其告行,书以为赠。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稍稍损益损益:增减,指修改画稿。
B.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计:计算。
C.欲图其形以归图:画。
D.予于是有遗恨焉遗恨:遗憾。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郭拱辰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已得称为良工   ②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   ③一写而肖    ④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   ⑤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⑥欲图其形以归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篇幅短小,其次是语言平易流畅,通篇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具有语短意信服,以一当十的长处。
B.写郭拱辰的绘画艺术,作者分“泛写”和“实写”两类着笔。“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是“泛写”。
C.体现郭拱辰精湛画艺的“实写”,是由朱熹对郭拱辰所作的两幅自己的画像的评论和态度中显现出来的。从“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以及“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可见其传神的功效。
D.文章末尾落墨用笔,意象甚远,抒发了朱熹的襟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郭拱辰不能从游的遗憾不满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3分)
(2)然后归而思自休焉。(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竟然可以连同人物的精神意趣都全部表现(显现)出来,这真是奇妙呀(这也很奇特的了)。(译出大意给1分;“乃”“得”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然后(此生之愿足矣),我可以回家去回味这些经历,并好好休息了。(译出大意给1分;“思”“休”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小题1:(计:大略)
小题2:(①不是讲郭拱辰的;⑥是讲朱熹的。)
小题3:(有“遗憾”无“不满”)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世人作人物画,能够把外形画得象,已经很不容易了。如今郭拱辰(善画人物),不但能画象外形,连人物的精神意趣都能够全部表现出来,这真是奇妙呀。
  我此前见到友人林择之、游诚之,他们向我称赞郭君,但没能把他请来。今年他居然不请自来了,本地士大夫们,想要看一看他的本事(请他作画),他能够一画就象,或者稍稍作些修改,最后没有不象的,同时把人的风神气韵,都巧妙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到发笑。为我画了大小两张肖像,有麋鹿适得林野那样的隐士情趣。拿给人看,即使是听说过我而没有见到过我的人,也知道画的是我。
  然而我将要东游雁荡山,去看一看那有名的大小龙湫(瀑布),又想登上玉霄峰眺望蓬莱仙山,往西经过麻源、玉笥山,登上衡山的祝融峰顶,俯瞰洞庭湖风涛之雄壮,北出九江,上庐山,入虎溪,寻访陶渊明的遗迹,然后(此生之愿足矣),我可以回家慢慢回味这些经历,并好好休息了。我想那些地方一定会有隐士,是世人所不能见到的,而我将有幸见到,并让郭君把他们一一画下来带回。然而郭君因为快到年底了想念家人,不能跟我进行这番游历了。我于是觉得很遗憾呀。因他向我来辞行,我就写下这番话作为赠送。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郭拱辰序世之传神写照者,能..”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