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教育部日前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公示期间在社会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教育部日前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公示期间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等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他们认为,调整44字的字形只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可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九成以上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是“穷折腾”。王宁教授强调,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据,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既然“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据”,那么,为何专家们还主动提供调查数据,以示多数公众支持呢?
在笔者看来,上述官方和民间完全相左的“民调”,以及专家难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恰恰表明规范汉字不能是少数几个专家说了算,而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因为汉字字形的调整,关乎的不仅仅是汉字本身的“美观”、符合“字理”,更涉及各方利益。目前规范汉字这一做法,本身就需要规范。
专家们一直声称,规范汉字,调整字形,并不影响大家的生活。但是,如果汉字已经变形,那么,所有印刷品、出版物,都得修改,有人算了一笔“规范”成本账:44个字“整形”后,字典、课本、招牌……都要重新修改,花费可能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么大的一笔成本,谁来承担?无论是政府出钱(涉及城市的道路、标牌),企业出资(本身的形象识别系统、广告宣传,比如某个琴行、某个亲水花园),还是老百姓埋单(字典、教材等),都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怎么说没有影响呢?  
其实,比规范汉字更严重的问题是,规范汉字没有得到规范使用。对于已经“定形”的汉字,乱用、乱写的情况并不鲜见,对此,谁来进行规范?比如,随意增减笔画, “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再比如,广告中的滥用谐音,几成文字污染,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这些问题早已被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可这些广告语至今仍随处可见。这44个汉字整形之后,如果教材不改、门牌不改、学生作业不改,那么,规范字的不规范使用问题,不就更严重了?  
单从“字理”上说,对一些汉字进行变形,可能是合理的;可是,规范汉字的规范使用,必然有“推广”与“规范”成本,在进行变形决策时,这是比“整形”更重要的事,如果要花上百亿元去为44个汉字的美容付出代价,这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只有慎重地全面分析、评估调整汉字字形的必要性、可行性,才能使汉字的规范得到更广泛的支持。笔者所担心的是,贸然对汉字“整形”,将加剧汉字使用的不规范,而不久之后,面对严重的使用不规范,再进行新的“整回原形”,会让汉字美容最终成了汉字毁容。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专家该如何做才能使汉字的规范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应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不要想当然。
B.要充分考虑规范汉字的“推广”难度与“规范”成本。
C.要全面分析、评估调整汉字字形的必要性、可行性。
D.应顾及各方利益,不要借规范汉字为某些利益集团谋利。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不应贸然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的深层原因的一项是
A.调整汉字字形的花费可能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代价太高。
B.新浪网的网上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网友对字形调整持反对意见。
C.贸然对汉字“整形”,将加剧汉字使用的不规范。
D.调整字形,将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单从“字理”上说,对一些汉字进行变形,是合理的。
B.字形的调整,关乎的不仅仅是汉字本身的“美观”、符合“字理”,更涉及各方利益。
C.只有先规范使用汉字、书写汉字,才能使汉字的规范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D.对于已经“定形”的汉字,乱用、乱写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些问题比规范汉字更严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小题1:B小题1:A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教育部日前就《通..”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