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王充闾说到《盛京赋》,人们自然会想到赋(尤其是汉赋)这一古代重要文体的发展源流。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
王充闾
说到《盛京赋》,人们自然会想到赋(尤其是汉赋)这一古代重要文体的发展源流。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融合的产物。自从战国后期诞生以来,特别是汉代大赋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号称“赋圣”的司马相如确立了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体例:通篇大肆铺陈辞藻,极尽夸饰、赞美之能事,最后带上几笔,略显讽谏之意。典型的赋,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序、正文和被称作“乱”的结尾。它的“丰辞缛藻,穷极声貌”,非常适合对盛世的歌功颂德,能够迎合封建帝王的豪华追求与骄奢心理。因而与政治结合得比较紧密,很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
这种汉大赋,有一些是咏诵名都胜邑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皇都,以彰显帝京文化,盛赞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内容多是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罗列宫观物产,杂谈禽兽草木,等等。最早的有扬雄的《蜀都赋》,傅毅的《洛都赋》,而以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为最著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徐干的《齐都赋》,刘桢的《鲁都赋》,左思的《齐都赋》,而声名最为显赫的是左思的《三都赋》。迨至唐宋时代,赋这一文体出现了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那种大赋形制的京都赋就相对稀少了。
乾隆帝这篇以陪都为题材的三四千字的大赋,具备了一般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诸如用韵、对偶、讲求文采,铺张扬厉,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以意象、形象为表现手段,等等;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其内容与形式,都深深刻上了汉大赋的烙印;而且囊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的内涵。像班固的《两都赋》,主要状写东西二都山川形胜、物产丰饶、宫室之美、田猎之乐,并且包孕了抑奢崇俭的内涵;而左思的《三都赋》,是写三国时期三个京都的壮美形势,刻画封畿的环境,市井的繁荣,宫室的瑰丽,游乐的盛况。三篇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有所侧重,蜀都写其险阻,吴都写其富饶,魏都写其壮伟和典章制度。《盛京赋》集其大成,既陈述此次恭谒祖陵的宗旨、感受与经过;更写出盛京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又追怀开国时期文武功臣;再由彰显军威的围猎,延及耕桑农事,国富民殷,宫室富丽,内容十分繁富,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有些句子袭用前人辞赋名篇;堆砌、凑泊,杂沓、繁琐;而且使用一些生字僻字,晦涩难懂。应该说,有些缺陷也是此一文体本身带来的,不独此赋为然。……
其实,正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各种文体都有其发生、发展,兴盛与衰颓的必然历程。近年,国内掀起一阵作赋热潮,“名城赋”之类的作品经常载诸报端。但实事求是地说,除了部分具备赋体特征、文学性较强者外,许多作品有其名而无其实。有一些敷衍成篇,无非像那类既不合乎格律又缺乏文采的所谓“传统诗”,是不具备传诵价值的。(节选自2010年11月02日《天津日报》)
小题1:下列有关对《盛京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盛京赋》是清高宗乾隆帝创作的、能让人联想到“赋”这种古代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渊源的大赋。
B.《盛京赋》是乾隆惟一以都市为题材的作品,沈阳人将把它作为文化名片让人感受沈阳历史上的陪都文化。
C.班固《两都赋》、左思《三都赋》和乾隆《盛京赋》这“三篇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有所侧重”。
D.《盛京赋》既陈述谒陵宗旨,又抒发感受,更写山川形胜,内容丰富,技巧高超,瑕疵明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长期渗透与融合,催生了赋, 赋的渊源应追溯到先前的《诗经》和《楚辞》。
B.赋的重要功能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它与当时的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倍受统治者的关注。
C.历代“京都赋”都讲究文采,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但因讲究文采而堆砌词藻、使用生词,晦涩难懂。
D.受赋体文学的影响,近年来,“名城赋”之类的作品经常载诸报端,大部分作品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赋主要歌咏名都胜邑、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等,故有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
B.《盛京赋》集大赋之大成,有压倒百代帝王文学之气魄,就连《齐都赋》、《鲁都赋》也稍逊风骚。
C.《盛京赋》具有一般赋体文学的体裁特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烙上了汉大赋的深深印迹。
D.《盛京赋》包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中描写京都盛景、彰显国富民殷、引用名篇、追求文采等内涵。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解析:A项,主客颠倒,这种联想是人们说到《盛京赋》时自然想到的。B项,“沈阳人将把它作为文化名片让人感受沈阳历史上的陪都文化。”文中无信息。C项,张冠李戴,文中的“三篇” 赋是指《三都赋》中的《吴都赋》、《魏都赋》和《蜀都赋》。
小题2:A。解析:B项,篡改原意,原文是“因而与政治结合得比较紧密”。C项,以偏概全,“堆砌词藻、使用生词,晦涩难懂”并非历代“京都赋”都这样。D项,“大部分作品具有收藏价值”无中生有。
小题3:C。解析:A项,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因“那种大赋形制的京都赋就相对稀少了”,所以“主要歌咏……”中的“主要”应删除。B项,“《齐都赋》、《鲁都赋》也稍逊风骚”文中无信息。D项,“引用名篇、追求文采”属于形制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内涵。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王充闾..”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