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的“普世价值”:仁义儒家是先秦诸子之一,其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传道。所谓“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或“六艺”;所谓“道-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的“普世价值”:仁义
儒家是先秦诸子之一,其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传道。所谓“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或“六艺”;所谓“道”,是指孔子、
孟子所弘扬的华夏文明之传统价值,其核心是“仁义”。东汉史学家班固总结先秦诸子学术,即谓:“儒家者流……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上下两千年,中国社会千变万化,儒家学者也与时俱进,扬弃旧说,融会新知,各抒己意,流派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仁义。“仁义”是历代儒家都认同的“普世价值”。
  “仁”与“义”,原来是两个概念: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为禽兽;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孟子始将“仁义”并称,以概括儒家的核心价值。他拜谒魏国梁惠王,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高见可以利吾国?”孟子答云:“陛下何必曰利?我只有仁义而已。”惠王问的是“利”,孟子却跟人家讲“仁义”,好像驴唇不对马嘴。其实,这正是孟子超越流俗的远见卓识。
  孟子所处的时代,七国争雄,互相攻伐,战争连年,不是“中国内战”,而是“世界大战”。各国的发展主题,就是富国强兵,开疆扩土。这也是梁惠王所关心的“利”,但对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赋税更重,死人更多。孟子则主张:“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人民至上,而非国家至上,更非君王至上,所以他反对战争,说“春秋无义战”,说“不嗜杀人者能定天下”。他劝君王施行“仁义之政”: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好好办一些学校,教以孝悌之义,使百姓懂得尊老敬长。如果能这样,天下的知识分子都想到贵国来发挥聪明才智,农民都想来贵国耕田种地,商家都想来贵国做生意,各国痛恨本国君王的人都想到贵国来寻求正义。仁者无敌,自然而然就令天下归服了。用今天的话说:和平崛起。
  这在“以攻伐为贤”的各国君王看来,当然是书生之见,太不切实际,如《史记》说:“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事实上,不仅春秋战国,而且秦汉以后的改朝换代,都是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历史,用鲁迅的文学比喻:“吃人”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仁义”才成为历代儒家不懈的追求,将其视为超越国家存亡的“普世价值”。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纵观古今历史,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所谓“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皇帝变了,百姓依旧是百姓;所谓“亡天下”,却是“仁义阻塞”, 也就是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你吃我,我吃你,互相坑害,互相残杀。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保护“普世价值”不致被颠覆,即使普通百姓,也有一份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是由顾炎武这段文字演变而来的。但顾氏原意,“天下兴亡”不是“国家兴亡”,而是指儒家普世价值“仁义”的存废。当一个社会公然毁仁弃义,理直气壮地崇尚强权,赤裸裸地推崇暴政,这个社会就是乱世,用顾炎武的话说:亡天下。这不是预言,而是并不遥远的历史,如古人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成都日报  2011年3月28日)
小题1:下列有关“仁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仁义”是孔子、孟子所弘扬的华夏文明之传统价值的核心。
.“仁”“义”原本是两个概念,东汉史学家班固最早把“仁义”并称。
.随着社会变化,儒学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但其“仁义”的核心一直未变。
.在“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期,“仁义”思想被认为是书生之见,不切实际。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孟子拜谒梁惠王,惠王问的是“利”,孟子却大讲“仁义”,纯属驴唇不对马嘴。
.虽然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是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历史,但是历代儒家都没有放弃对“仁义”的追求。
.梁惠王所关心的“利”就是富国强兵,开疆扩土,对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好处。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即使普通百姓,也有一份责任。
小题3:下列属于孟子“仁义之政”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好好办一些学校,教以孝悌之义,使百姓懂得尊老敬长。
.天下的知识分子都想到贵国来发挥聪明才智,农民都想来贵国耕田种地。
.商家都想来贵国做生意,各国痛恨本国君王的人都想到贵国来寻求正义。
.人民至上,而非国家至上,更非君王至上。
小题4:依据原文,联系实际,谈谈孟子“仁义之政”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选
小题2:选
小题3:选
小题4:示例:现代社会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都包含着丰富的仁政贵民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这与孟子“仁义之政”的精神实质是相吻合的。


小题1:据原文第二段“孟子始将‘仁义’并称”可知。
小题2: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这也是梁惠王所关心的‘利’,但对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处呢?”。项在第二段,“这正是孟子超越流俗的远见卓识”。项原文为因果关系,而非转折关系。项在最后一段,顾炎武的“天下兴亡”指的是儒家普世价值“仁义”的存废。
小题3: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两项是施行“仁义之政”的效果,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均非具体措施。
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拓展阅读,答题时要密切联系原文中“仁义之政”的内涵,并能联系实际,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能有条理地的加以阐释。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的“普世价值”:仁义儒家是先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