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25分)象牙色毛衣裘山山他是丈夫和她的老朋友。在众多的朋友里,他是最热心帮助他们,并不求回报的一个。他极重感情,然而,他的感情生活却十分不-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25分) 象牙色毛衣 裘山山 他是丈夫和她的老朋友。 在众多的朋友里,他是最热心帮助他们,并不求回报的一个。 他极重感情,然而,他的感情生活却十分不幸。他没有姐妹,母亲也早已故去,这使他的生活在缺少女性的温情和抚爱下,显露出一种十分明显的窘迫。 在又一次失恋后,他来到她家。她静静地织着毛衣,听他讲着。他忽然苦笑着举起双肘说,你瞧,我毛衣破成这样了,她也不肯替我织。你知道我这个人,感情上总希望别人更多的给予。我孤独得太久了。 她心中生出无限怜悯。后来他走了,胳膊肘毛衣磨破的地方露出红运动衣的颜色,十分刺眼。 晚上,她对丈夫说起,丈夫也叹气。于是她说,我给他织一件毛衣吧! 丈夫沉吟半晌,说,以后吧。 她便不再提。 终于有一天,他结婚了。她和丈夫由衷地为他高兴。 然而,他们又离异了。这一回他彻底绝望了,说:看来我只能过单身生活了。他没有说那女孩子一个不是。 他依旧穿着那件旧毛衣,两只破袖子被拆掉后补织了一段不伦不类的颜色。 这是她留给我的唯一纪念。他苦笑着。 她决意要为他织一件毛衣。 丈夫说:这家伙对色彩挑剔得很,你得先问问。 她就去问他。他呆呆地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给我织毛衣? 怎么啦?她尽量把口气放平淡:不相信我的手艺? 不不不。他笑了,我哪能挑剔你的手艺。我只是……其实也没什么。 那就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他认认真真地想了很久,说,象牙色。 她见商店就进去问,但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过去了。 后来托人买到了,那是一种似淡黄又似浅灰的颜色,透出几丝温馨。 她设计了几种样式,去问丈夫,丈夫应着,随便指了个花样。 不知怎的,她把已经绕成团的线又塞进了箱子,重新买线给丈夫织了一件,尽管丈夫早已有了好几件。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又过去了。 到了秋天。她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她想织好毛衣后再和丈夫一起去看他。 起了头,但进展很慢。并且丈夫晚上在家时,她会自然而然将“象牙色”放下,拿起别的毛线活儿。那时她已有了身孕。 孩子一出生,她和丈夫都忙得不可开交,织到一半的毛衣当然又放下了。光阴似箭,孩子已经蹒跚学步了,不知从哪里扯出一团线来,越拉越长,带出了那件织了一半的象牙色毛衣。 她顿生歉疚。赶紧拿出来织,又向朋友打听他的近况。朋友说,他早于几个月前申请调到甘肃敦煌去了。 她惊愕他的不辞而别。 这家伙,是不是误会了你给他织毛衣?丈夫半开玩笑地说。 于是她和丈夫很久不再谈到他。 突然有一天,他死了。在他留下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她和丈夫的信。其中有一段是专门写给她的——我知道你一定早已将毛衣织好,可我不愿来拿,每次见到你,我最怕的就是你告诉我:毛衣织好了,拿去吧!为了这个,我索性不再来,也为了这个,我才不辞而别。自从你对我说,你要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就一直感到一种温情萦绕在心头。我总是想,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人在为我织毛衣。我不愿让这温暖的感觉中断。我最需要的不是毛衣…… 她和丈夫赶去参加他的葬礼,带着那件不再能温暖他的象牙色毛衣。 小题1:下列各项对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这篇小说构思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细致的描写,但却能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篇小说能以情动人。 小题2:小说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分) 小题3:她给他织毛衣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6分) 小题4:“织毛衣”,既关涉人物,也关涉主题,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
答案
【小题一】(1)D(3分) B(2分) E(1分)。 【小题一】①他热心帮助朋友且不求回报,从第二段可以看出;②他宽容,体谅别人,从“他不说女孩一个不”可以看出;③他心地善良,信赖友人,从他坚信毛衣已经织好可以看出。 【小题一】心理变化过程:同情——下决心 ——顾虑丈夫——愧疚。性格:她本性善良,关心朋友,并爱着丈夫。她性格温顺,非常顾虑丈夫的感受,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好妻子。 【小题一】观点一:通过“织毛衣”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可爱。①在织毛衣中,体现了她对他的怜悯、关爱;②在提出给他织毛衣中,她很注重丈夫的感受;③她和丈夫带着毛衣去参加葬礼,带着愧疚的感情了结自己的心愿。 观点二:“织毛衣”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使主题思想更具有人性的光辉。①她在他需要关爱 的时候,决定给他织毛衣,体现了她的同情心,是一个好的朋友;②她不希望对他的怜悯、 同情让丈夫有错误的理解,很顾及丈夫的感情,是一个好的妻子;③她的关爱使一个感情生 活不幸、没有人关爱的人心中永远留下了温暖的感觉,体现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人性光辉。 |
【小题一】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一】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一】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一】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25分)象牙色毛衣裘山山他是丈夫和她..”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5分)杨绛眼中的傅雷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