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于丹一座庐山,蕴含着多少秘密,这里面有一种纵横的飞扬,有一种禅意的幽深,同时也隐居着中国真正的高士。中-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 于 丹 一座庐山,蕴含着多少秘密,这里面有一种纵横的飞扬,有一种禅意的幽深,同时也隐居着中国真正的高士。中国历史上,隐士非常多,但真隐士少。很多人隐居在一座山,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不过是走一条终南之径。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只说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真的不要。 第一,谁不炫耀自己祖上,屈原写《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我祖上就是皇帝的后裔,我多么根正苗红。陶渊明的祖上是何等风光,陶侃一路下来,有的是炫耀。但陶渊明不要。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宅前有五柳树,号五柳先生。家贫也没关系,只要自己乐呵。写文章不发表没关系,自娱自乐行吗?好读书,不求甚解,欣然忘食。我们今天有这么超越的人吗?我们今天谁不抱怨,要这要那。人家却什么都不要,无非好个酒。但他喝酒喝得多么天真。他自己弄了架琴,号称素琴,素到一根琴弦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块木头,但是他抱着那块木头很稀罕,稍微有点钱就开始买酒,无论贵贱,就把大家拉来一起喝酒,没喝多久,他先喝高了,然后就说,我醉欲眠君且去。今天我们看来,他的行为任性猖狂,但是他是有知音的,那个远道来的客人,那个李太白,写了一首小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要,如果一架琴可以去掉琴弦,那你就足可以鉴别什么叫“大音自成曲。天籁和鸣,自在人心。”在陶渊明这里,一切有弦之物是用不到的,这是我说他的第一点不要。 第二点不要。他一生的生活,就围绕着庐山,但是他的诗,提过一次庐山吗?没有。他连这个显赫的名字都不要。他把它看作是那么自然,闲在的一座寻常山。“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自自然然浮现在你眼前的那座山,居然就是庐山。他有时候管这座山叫东山,有时候叫西山,因为他穷困潦倒,不停地搬家,使得庐山一会儿在他西边,一会儿在他南边,在他眼里,就是座普通的山嘛。一个普通的人,一座普通的山,一同千古不朽。我真希望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向陶渊明学习,学他的寻常心。他说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烦的是外面的环境吗?是人事的纠葛吗?真正的奥秘只有一点,我们的心还不够远。如果你的心真能那样辽远的话,那么一瞬间,你的心,就拥有了隐逸的田园。田园不是一片土地,田园不是一方山岭,田园是人心里的净土,但是,心要远。陶渊明的诗里面说“守拙归园田”,我们今天认为这个拙笨的拙字不是好词,经常听人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拙呀,你要工呀,你要巧呀。陶渊明不光宣称自己拙,他还守这份拙。在我们这个极尽工巧的时代,他是一个守拙的人。谁守得住这份心,谁就拥有田园。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那么多鹰击长空,翩翩翱翔,自由之致的人。陶渊明是怎么说的,“众鸟皆有托,吾亦爱吾庐。”他不歌颂雄鹰,不歌颂海鸥,他歌颂一只小鸟,这么平常的一只小鸟。常常想起八十年代,北岛著名的一句诗:“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宁愿做一个人。”其实,做一个人,不比做一个英雄简单。陶渊明甚至是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宁愿做一个人。所以我说,陶渊明是中国历史的大英雄,是真隐士,他是大隐隐于市,红尘之中不失田园。陶渊明,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说,在陶渊明的故乡,还用得着我来讲文化吗?我们共同去体会这一方土地上的平常心吧。我相信每一个外来人,在这片土地上,会有白居易那样的感受,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真正对文化致敬的人,会因为诸多的理由热泪盈眶。为什么这些过往的墨客,在这里会留下不朽的诗篇。是因为这片土地,这方山峦,有它不可替代的幸运。因此,当我们向遥远的星空致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脚下这方热土。 小题1:作者用什么手法引出中心人物陶渊明?请具体说明。(2分) 小题2:作者用哪两件事说明“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3:从作者所说的陶渊明的两个“不要”,你感悟到哪些中国智慧?请简要概括。(4分) |
答案
小题1:对比手法。将假隐士很多和真隐士极少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中国真正的高士——隐居于庐山的陶渊明。 小题1:①不炫耀自己的祖上。陶渊明的祖上虽然很风光,但他从不炫耀自己根正苗红。 ②隐居庐山却从不提庐山。庐山虽然是一座名山,但陶渊明把它看作一座寻常的山。(4分) 小题1:①不炫耀,低调行事; ②不功利,淡泊明志; ③不躁动,宁静闲适; ④不媚俗,自然朴实; ⑤不工巧,守拙养直。 |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2分,手法1分,对比点1分。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4分,答到4点满分,大意相同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清欢林清玄(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阙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绝唱严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