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严梅劲梅兰芳避难香港时,卓别林的反法西斯巨片《大独裁者》将在香港上映。当时,“皇后”、“娱乐”、“利舞台”三家影院都想争取这部片子的首映权。因为梅兰芳曾在“利舞台”演出过-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冬严梅劲
梅兰芳避难香港时,卓别林的反法西斯巨片《大独裁者》将在香港上映。当时,“皇后”、“娱乐”、“利舞台”三家影院都想争取这部片子的首映权。因为梅兰芳曾在“利舞台”演出过,所以“利舞台”经理找到了梅兰芳,请他想办法。
梅兰芳给卓别林拍了封电报,不久,便接到了他的复电,说他已电告他的影片代理人照办。过了几天,“利舞台”的经理果然很高兴地跑来告诉梅兰芳:明天上映《大独裁者》。这部影片,梅兰芳一共看了七次。梅兰芳认真地欣赏着卓别林在影片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也欣赏着他这位老朋友反法西斯的胆略和勇气。
吸引着梅兰芳的,还有卓别林那卓越的演技和剧本涵义的深刻。卓别林的影片,打破了流行于当时的以大团圆收场的影片模式。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多是喜剧形式、悲剧性格,有些还很像鲁迅笔下的阿Q。每当梅兰芳看到影片中的卓别林一个人越走越远,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梅兰芳总是觉得辛酸,越发理解了他那愤世嫉俗的满腔热血。
一次,梅兰芳看了有“小梅兰芳”之称的李世芳的演出后,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便收他为徒弟。他常对李世芳说:“看别人演出,可以看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能看出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甚至看出错误以及值得总结的教训。你应多看我的戏,就等于给你上课,我每天可以给你一张票。”梅兰芳还暗地里经常去看李世芳的戏。每当他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或是看到哪里有点毛病的话,都会随时随地地给他指出。有时看到世芳脸上胭脂抹得太红,或者片子贴得过高,梅兰芳都要给他一一纠正过来。在梅兰芳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潜心努力下,李世芳以“小梅兰芳”的称号大震。
一九三七年的上半年,梅兰芳依旧带着他的《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和萧长华等演员一道,赴南京、汉口进行巡回演出。而中国的形势,却没有因为有这么多热血爱国者的抗争而变得有所好转。这一年的冬天,上海失守了。在此之前,梅兰芳两次赴日演出,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日本,梅兰芳获得了被称音译名字的殊荣。
也正因此,梅兰芳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留在上海,日本人不会把他怎么样;可在日本人占领的沦陷地区演出,无异于与侵略者合作,为民族的敌人粉饰太平。梅兰芳必须做出抉择。面对日本人彬彬有礼的拜访,梅兰芳屡屡谢绝。在老朋友冯耿光、许源来的精心周旋和策划下,梅兰芳度过了几个月惴惴不安的日子后,于一九三八年春天,赴香港演出。演出结束时,梅兰芳送走了其他同来的演员,自己却毅然息演舞台,在于德道八号租了一套公寓留居下来。梅兰芳说:“我有什么理由只管自己,不顾国家呢?”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梅兰芳和卓别林二人的惺惺相惜,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艺术基础,他们追求艺术且都
成就斐然。
B.“我有什么理由只管自己,不顾国家呢?”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梅兰芳真挚的爱
情感
C.文章善于采用侧面烘托手法,如写“李世芳以‘小梅兰芳’的称号大震”,重在突出梅
兰芳的高超演技。
D.从文章内容内容可以推断出,《抗金兵》《生死恨》以金军侵宋为背景,是在通过这些
戏剧激发观众的抗日热情。
E、文章以“ 冬严梅劲”为题,意在突出梅兰芳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鲜明
的爱国情感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梅兰芳“欣赏”卓别林的原因。(6分)
小题3:节选的这部分传记,表现出梅兰芳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人生也许会面临许多次选择,但关键的选择并不会太多,文章结尾处写的梅兰芳的郑重选择,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E给3分,D给2分,B给1分
小题2:①具有反法西斯的胆略和勇气,同情并帮助深陷遭受侵略的中国;②在艺术上具有精细追求的性格;③与梅兰芳具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反战思想。
小题3:①具有反抗侵略者的鲜明的情感和实际行动,为卓别林的反法西斯电影《大独裁者》在香港的上演,积极争取在利舞台的首映;不迎合日本侵略者,毅然停演。②带领剧团演出抗日题材的《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激发中国人的抗日激情。③关心培养戏曲人才,吸纳晚
小题4:梅兰芳的选择告诉我们,一个在在关键点上的选择应该顾及大局。在民族解危亡关头,梅兰芳面对日本的入侵,表现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胆识和行动,创造选择了停止演出并避居香港。他的这种选择是民族大义的表现,更关键的是一个艺术家,首先应是一个爱国者。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从事某种事业,只有胸怀国家和民族,才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才能拥有灵魂的栖息地。梅兰芳的“我有什么理由只管自己,不顾国家呢”,相互中蕴含真挚的爱国情感


试题分析:
小题1:A项“有共同的艺术基础”不当,二人所受的教育和艺术事业都不同。B项“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对语言风格分析不当,应为“朴素平易的话语”。C项表现手法分析不当,是表现梅兰芳悉心教导的成果的。
小题2:“梅兰芳认真地欣赏着卓别林在影片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也欣赏着他这位老朋友反法西斯的胆略和勇气。吸引着梅兰芳的,还有卓别林那卓越的演技和剧本涵义的深刻”,由此可以归纳出来。
小题3:本文主要记叙梅兰芳三件事:促成反法西期影片《大独裁者》的上演;帮助有“小梅兰芳”之称的李世芳;抗战暴发后毅然息演。人物形象可以从这几个事件中概括出来。
小题4:本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梅兰芳的选择其实就在个人与国家之家的选择。我们应该赞扬梅兰芳的这种崇高精神。
点评:本题最为称道的是第四小题,以一种很灵活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同时也给学生以思想上的教育。作为选做题,四道题与文学类阅读的四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一致,这有利于公平,但本题的难度比文学类阅读题要小一些,命题者还是尽可能地让两道题的难度基本一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冬严梅劲梅兰芳避难香港时,卓别林的反法西斯巨片《大独裁者》将在..”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