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页岩气革命”应求稳陈柳钦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誉为“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地缘政治都已产生-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页岩气革命”应求稳
陈柳钦
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誉为“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地缘政治都已产生多方面影响。目前,“页岩气革命”正在激活美国工业复兴的旧模式,为石化、玻璃、钢铁、玩具等行业回归本土带来春风。
由于全球分布比石油分散,且环境影响小于石油和煤炭,页岩气在国际上被寄予厚望。可以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技术上都给很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全球许多国家准备在页岩气领域大干一番,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当然,因在资源条件、管理体制等方面各国间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模式只能借鉴,绝不可照搬。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普查,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1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这一数字使中国超过了目前全球第一大页岩气生产国美国的储量。
尽管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并制定页岩气市场化定价等扶持页岩气产业化的政策,2012年,中国已经进行了两轮页岩气项目招标,引得能源行业热闹异常,但“热闹有余,签约有限”,中国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在招投标中都表现得非常谨慎。很大程度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对石油上游领域(勘探与开发)的特点、现状和前景不甚明晰。规划制定时,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诚然,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似乎的确很乐观,甚至比世界上开发最成功的美国拥有更大资源潜力。但是,技术和资金障碍、土地与水资源约束,开采成本、定价机制、管道资源与管网管理等诸多限制因素,也使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存在太多的变数,其难度远超想象,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始终无法突破,使页岩气产业前路仍处于迷雾之中。
因此,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还应慎重,必须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页岩气开发的相关宏观管理体制,为页岩气开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必须打破常规,在矿权管理、开采过程、环境监管、市场应用方面进行综合创新,加快改革;必须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自我创新,否则,所谓的“页岩气革命”,将是画饼充饥,导致虚假繁荣。
(2013年03月《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有关“页岩气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场革命是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它影响了全球能源市场,同时对国际地缘政治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B.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美国的经济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为其石化、玻璃、钢铁、玩具等行业回归本土带来新希望。
C.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为全球有意在页岩气领域大干一番的国家,提供了在制度与技术上的可借鉴的模式。
D.页岩气之所以在国际上被寄予厚望,主要是由于它在全球的分布比石油分散,且对环境影响要小于其它能源。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为全球第一大页岩气生产国,但中国的大陆区域页岩气的可采资源远远超过了美国。
B.中国政府即将推动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并制定了有关扶持页岩气产业化的政策,到2012年,中国已经进行了两轮页岩气项目招标,引得能源行业高度关注。
C.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石油上游领域的特点、现状和前景不甚明晰,且同时在规划制定时,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能源的四大油气企业在页岩气项目招投标时表现十分谨慎。
D.中国的页岩气可采储量似乎很乐观,可就是由于在核心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使得中国的页岩气革命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存在太多变数。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中国可采页岩气资源潜力至少有25.1万亿立方米,中国政府对其可采利用的态度非常积极。
B.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土地、水资源、开采成本、定价机制、管道资源与管网管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还应谨慎。
C.一旦我们为页岩气的开发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我国页岩气革命必将出现良好的前景。
D.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还应当“稳”字当先,虽然资源条件有优势,但还需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D项“主要是由于它在全球的分布比石油分散,且对环境影响要小于其它能源。”表述不准确,原因扩大,原文是“环境影响小于石油和煤炭”。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可以用假设代入法和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A项“但中国的大陆区域页岩气的可采资源远远超过了美国”“远远”表述不准确;B 项“中国政府即将推动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即将”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已经”;“到2012年”表述也不对;D项“可就是由于在核心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表述不正确,原因并非只是“核心技术”上。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时,要速读全文,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C项“一旦我们为页岩气的开发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与原文不符,实现我国页岩气革命的前景,其条件不止良好制度环境这一个。所以选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页岩气革命”应求稳陈柳钦发生在..”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