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小题。灵魂的声音(有删节)韩少功小说似乎在逐渐死亡。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小说批评者肩负着阅读小说的职业性义务之外,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小题。  
灵魂的声音(有删节)
韩少功
小说似乎在逐渐死亡。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小说批评者肩负着阅读小说的职业性义务之外,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虽然小说家们的知名度还是不小,虽然他们的名字以及家中失窃或新作获奖之类的消息更多地成为小报花边新闻。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甚至给自己命名的能力都已基本丧失,于是只好从政治和经济那里借来“改革小说”之类的名字,从摄影和建筑艺术那里借来“后现代主义”之类的名字,借了邻居的帽子出动招摇过市,以示自己也如邻家阔绰或显赫。
小说的苦恼是越来越受到新闻、电视以及通俗读物的压迫排挤。小说家们曾经虔诚捍卫和竭力唤醒的人民,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庸众,忘恩负义,人阔脸变。他们无情地抛弃了小说家,居然转过背去朝搔首弄姿的三四流歌星热烈鼓掌。但小说更大的苦恼是怎么写也多是重复,已很难再使我们惊讶。惊讶是小说的内动力。对人性惊讶的发现,曾推动小说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涨涌的浪峰。如果说“现实主义”小说曾以昭示人的尊严和道义而使我们惊讶,“现代主义”小说曾以剖露人的荒谬和孤绝而使我们惊讶,那么,这片叶子两面都被我们仔仔细细审视过后,我们还能指望发现什么?小说家们能不能说出比前辈经典作家们更聪明的一些话来?小说的真理是不是已经穷尽?
……
今天小说的难点是真情实感的问题,是小说能否重新获得灵魂的问题。
我们身处一个没有上帝的时代,一个不相信灵魂的时代。周围的情感正在沙化。博士生在小奸商面前点头哈腰争相献媚。女中学生登上歌台便如已经谈过上百次恋爱一样要死要活。白天造反的斗士晚上偷偷给官僚送礼。满嘴庄禅的高人盯着豪华别墅眼红。先锋派先锋地盘剥童工。自由派自由地争官。耻言理想,理想只是在上街民主表演或向海外华侨要钱时的面具。蔑视道德,道德的最后利用价值只是用来指责抛弃自己的情妇或情夫。什么都敢干,但又全都向往着不做事而多捞钱。到处可见浮躁不宁面容紧张的精神流氓。
  ……
这种价值真空的状态,当然只会生长出空洞无聊的文学。幸好还有技术主义的整容,虽未治本,但多少遮掩了它的衰亡。
当然,一个文化大国的灵魂之声是不那么容易消失的。胡人张承志离开了他的边地北京,奔赴他的圣都西海固,在贫困而坚强的同胞血亲们那里,在他的精神导师马志文们那里,他获得了惊讶的发现,勃发了真正的激情。他狂怒而粗野地反叛入伙,发誓要献身于一场精神圣战,用文字为哲合忍耶征讨历史和实现大预言。我们是他既需要又不需要的读者,这不要紧。我们可以注意到他最终还是离开了西海固而踏上了现代旅途,异族读者可以尊重但也可以不去热烈拥护他稍稍穆斯林化的孤傲,甚至可以提请他注意当代更为普遍更为持久和更为现实的屠杀——至少每天杀人数万乃至数十万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来补充张承志的人性观察视域。但对小说来说,这些也不是最要紧的。超越人类自我认识的局限还有很多事可做,可以由其他的作品来做,其他的人来做。要紧的是张承志获得了他的激情,他发现的惊讶,已经有了赖以为文为人的高贵灵魂。他的赤子血性与全人类相通。一个小说家可以是张承志,也可以是曹雪芹或鲁迅,可以偏执一些也可以放达一些,可以后顾也可以前瞻,但小说家至少不是纸人。
史铁生当然与张承志有很多的不同。他躺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屋角,少一些流浪而多一些静思,少一些宣谕而多一些自语。他的精神圣战没有民族史的大背景,而是以个体的生命力为路标,孤军深入,默默探测全人类永恒的纯静和辉煌。史铁生的笔下是较少有丑恶相与残酷相的,显示出他出于通透的一种拒绝和一种对人世至宥至慈的宽厚,他是一尊微笑着的菩萨。他发现了磨难正是幸运,虚幻便是实在,他从墙基、石阶、秋树、夕阳中发现了人的生命可以无限,万物其实与我一体。我以为一九九一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的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说是丰年。
张、史二位当然不是小说的全部,不是好小说的全部。他们的意义在于反抗精神叛卖的黑暗,并被黑暗衬托得更为灿烂。他们的光辉不是因为满身披挂,而是因为非常简单非常简单的心诚则灵,立地成佛,说出一些对这个世界诚实的体会。这些圣战者单兵作战,独特的精神空间不可能被跟踪被模仿并且形成所谓文学运动。他们无须靠人多势众来壮胆,无须靠评奖来升值,他们已经走向了世界并且在最尖端的话题上与古今优秀的人们展开了对话。他们常常无法被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来认领,因为他们笔下的种种惊讶发现已道破天机,具有神谕的品质,与“主义”没什么关系。
这样的世界完全自足。
当新闻从文学中分离出来并且日益发达之后,小说其实就只能干这样的事。小说不能创汇发财。小说只意味着一种精神自由,为现代人提供和保护着精神的多种可能性空间。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能使人接近神。如此而已。
小题1:解释“死亡”在文中的意思。(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身处一个没有上帝的时代,一个不相信灵魂的时代”?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小题3:文中所举作家张承志、史铁生的事例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小题4:请结合本文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能使人接近神”这句话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①小说杂志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②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③小说越来越受到新闻、电视以及通俗读物的压迫排挤。④小说怎么写也多是重复,很难再使读者惊讶。(1点1分)
小题2:人们的情感正在沙化,蔑视道德。(2分)①人们为了利益舍弃尊严;②为了名利丢弃真诚;③为了利益罔顾道德;④为了利益无视法律;⑤耻言理想,放弃理想。 (五点任意答对三点计3分。)
小题3:张承志的作品获得了惊讶的发现,勃发了真正的激情;(1分)史铁生以个体的生命力探测到了全人类永恒的纯净和辉煌。(1分)这两个事例与前文所写的小说在逐渐死亡的现状形成对比,(1分)证明了“一个文化大国的灵魂之声是不那么容易消失的。”(1分)说明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好的小说是灵魂的声音,提供和保护着人们精神的空间。(1分)
小题4:小说能虔诚捍卫和竭力唤醒人民的灵魂;反抗精神叛变,说出对这个世界诚实的体会;意味着精神自由,提供和保护着人们多种可能性和独特的精神空间。(3分)
考生可举自己阅读小说的实例感受来谈。只要是具体说出从小说中获得心智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均可。(3分)例:《简爱》让我领悟到对于人生应当坚持自我的精神独立和个性尊严,并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词语在文中含义的题目,这类题目,要么是段落概括,要么和主旨有关,尤其要辨清是否和主旨有关,此题和主旨关系不大,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可以找到答案。重点语句有“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小说的苦恼是越来越受到新闻、电视以及通俗读物的压迫排挤”“但小说更大的苦恼是怎么写也多是重复,已很难再使我们惊讶”。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准区位,分体作答,文中主要的语句有:“周围的情感正在沙化”“耻言理想”“蔑视道德”。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中语段作用的题目,答题时先概括该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主旨上简述作用,段落的内容为:张承志的作品获得了惊讶的发现,勃发了真正的激情,史铁生以个体的生命力探测到了全人类永恒的纯净和辉煌;结构上的作用为:这两个事例与前文所写的小说在逐渐死亡的现状形成对比,证明了“一个文化大国的灵魂之声是不那么容易消失的。”;和主旨的关系为:说明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好的小说是灵魂的声音,提供和保护着人们精神的空间。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围绕题干“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能使人接近神”进行,首先观点要明确,要扣住文章的主旨:小说意味着一种精神自由,为现代人提供和保护着精神的多种可能性空间。结合平时的阅读,适当的举例阐释观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小题。灵魂的声音(有删节)韩少功小说似..”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