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如何应对“文明风险”范正伟近来,借助大众传媒,我们目睹了许多公共安全事件:大连海上原油泄漏,南京废弃塑料厂爆炸……联系此前国内三聚氰胺-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何应对“文明风险” 范正伟 近来,借助大众传媒,我们目睹了许多公共安全事件:大连海上原油泄漏,南京废弃塑料厂爆炸…… 联系此前国内三聚氰胺等事件,使人想起了德国著名社会学者贝克的一段话:原本无害的东西突然间怎么就有危险了。肥料变成长期毒药,造成普遍的后果。过去一度被大肆夸赞的财富来源(核子、基因科技等)一变而为不可见的危险来源。 正如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所揭示的,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正步入“风险社会”。与传统的自然风险或者“外部风险”不同的是:今天的风险则更多地来自人类自身,所谓“人造风险”或“文明风险”,它是人类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造成的。 如果说传统风险源于“无知”,那么现代风险则更多的来自于知识和分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自由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了高度的脆弱与风险。越是发达的科技,内部组成的密集度和复杂性就越高;越是细密的分工,相互的依赖和影响程度就越高;越大规模的城市,安全布局的合理性就越高,而一旦其中某个部位或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想象不到的风险。 作为风险的对立面,安全是人类的首要诉求和基本价值。对公共安全的维护,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而面对“风险社会”中种种非传统风险,政府需要从行政理念到管理手段上的一系列转变。 与传统风险不同,人造风险则具有隐蔽性、不稳定性和突发性,仅以“水来土掩”的方式已难应对。这就要求政府摒弃以往的安全主义文化,以及面对风险时的鸵鸟政策,代之以风险文化。在管理中,树立预防理念,防患于未然;风险来临时,有“条件反射”般的应急能力,实现社会动员,最大程度降低损失。近日山西煤矿爆炸、南京废弃塑料厂爆炸,前者是非法藏匿炸药所致,后者则被通报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都不能说与政府风险文化的缺失有关。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事件发生后,人们向一个个机构求助问责,但得到的往往是“请向有关部门咨询”“这与我们无关”等回复;甚至在情况危急的时刻,还有人在进行着归谁负责、向谁请示的“淡定”商讨。这种“有组织不负责”现象,往往会扩大和恶化风险。因此,面对风险,除了严格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发法规,还应该认真检讨风险决策机制,看看分工是否够明确、配合是否无缝隙、权责是否相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是与现代化伴生的一种代价。就像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农业与工业的更迭,使转型期中国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加多元复杂的风险。但“风险也是一个致力于变化的社会的推动力”,在风险频发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思索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如何走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的怪圈,如何培育全社会的“风险文化”,这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解之题。(节选自2010年8月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风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严格贯彻相关法规,转变行政理论、管理手段,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决策机制。 |
小题1: 试题分析: A、原文中是“更多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B、说法太过绝对;D、“传统风险”与“文明风险”不是从时间上区分的。 小题2: 试题分析: A、文中只是说“文明风险”具有这三个特征,“更”字用错;C、作者在文中对“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持批判的态度;D、文中没有为政府部门明确指出如何转变行政观念和管理手段。 小题3: 试题分析: “而面对‘风险社会’中种种非传统风险,政府需要从行政理念到管理手段上的一系列转变”“面对风险,除了严格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发法规,还应该认真检讨风险决策机制,看看分工是否够明确、配合是否无缝隙、权责是否相一致”从以上信息可概括出答案的要点。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如何应对“文明风险”范正伟近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母亲石梁衡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