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言自述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我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只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说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作“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代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小题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莫言在写小说时,说自己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请结合原文简析莫言的“胆”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EC
小题2:(1)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2)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3)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对鬼神的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在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小题3:①敢说实话,敢讲真话。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他坚持在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东西。
②敢于揭露。他不把文学艺术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③有原则,有特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小题4:示例:1.各个民族的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为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①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正是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的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②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2.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作家要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作品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多的认可。
①莫言小说的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②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③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样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变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牺牲他文学创作的原则。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获得的;B.“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错,原文是说“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D.“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错,原文是说“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小题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找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分层概括。本题的有效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五段,每一段可以分别概括出一点。第二段是说他童年饥饿,饿出了他的想象力;第三段是说小时候的乡村生活资源给了他想象力;第五段是说对鬼神故事的恐惧使他产生了想象力。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胆”,是指胆量,从这个角度去寻找答案。文中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莫言的胆量,它们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是敢于说实话、真话;二是他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敢于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三是不会迎合读者,牺牲自己的创作原则。
小题4: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探究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要注意答题的基本思路。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分点阐述。一般观点要立足文本及要探究的问题,阐述也不能脱离文本。如本题主要探究的是莫言的成功给中国文学的启示,那么就可以抓其一点,如中国乡土文学的深厚魅力,作品的独创性等。阐述时注意结合文本中关于这些观点的阐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