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27分)雨中赵园①那小院中的雨,已记得不大真切,却似乎还能听到雨水打在无花果粗糙叶面上的重浊,还能看到有水泡在院内积潦上游移,倏忽明灭。雨-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27分) 雨 中 赵 园 ①那小院中的雨,已记得不大真切,却似乎还能听到雨水打在无花果粗糙叶面上的重浊,还能看到有水泡在院内积潦上游移,倏忽明灭。雨点敲击着房檐,尽管单调却也安适。入夜,叶面和积潦上有灯火的反光,院中花木的香气,湿漉漉的,更浓了。你在这时感到了幽深的静,领受了雨夜特有的情调。那小院中的雨。 ②这记忆中的雨,是根源于开封小院中的童年的。 ③告别童年之后,似乎只有一个雨夜,常常让我感到温馨。那是一个春雨之夜,在家属区和大人们巡夜。过后很久我才发现,那春雨的一夜,那巡夜中琐琐细细的情境,竟如此强烈地感染了我。 ④但是,雨对于当年那个心性柔弱善感的女孩来说,更经常的是阴郁。那种湿漉漉的感觉,那种人与人被隔绝的感觉,常使她怀有与年龄不相称的荒凉之感。 ⑤那也是一个春雨之夜,只不过雨不是温柔地“淅淅沥沥”。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他们在附近挖渠,遇到了雨天。她与同学们一起睡在农家的阁楼上,她和其他女孩一起躺在泥水斑驳的楼板上,只觉得如在荒野上似的无助。楼梯处有一盏油灯,不时有人上下。墙上晃动着的巨大人影,夸张而怪诞。但她并没有想到某一个童话情节——那是个太现实的时代,她早已失掉了童话感觉,只是想家,想躺在自己的那张床上。男同学更惨,他们的住处是公社的牲口棚,铺着稻草。由那次的经验,她发觉了雨的脏:那泥泞,那被鞋底践踏的湿乎乎的稻草。 ⑥因了“出身”这一种原罪,也因了道德自律,那时的我拼出了吃奶的气力,几乎是在自虐式地苦干:挖渠,翻地,运肥,收割;朗诵,发言,写所谓的“革命诗”……尽管如此,却仍不能免于被怀疑:她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革命动机是否纯正?我无力克服那种时时泛起的疲惫。 ⑦似乎从那时起,我就常常处在投入与逃避、兴奋与疲惫之间,既惧怕喧嚣又不耐寂寞,在“群”中不胜其扰,独处又有被冷落的悲哀——这是经历了那个革命年代的人的一种矛盾。 ⑧成年之后的人生中,与雨有关的诗意已日渐稀薄:你漠然于单位宿舍楼外的雨;只是在偶尔的行旅中,在你短暂居留的城市的楼窗边,那滴滴答答的雨声,水光闪闪的街道,才使你感到内心的触动。 ⑨单位宿舍的生存使你失掉了某些精微的感受能力:你冷落了月色,忽略了雨声,你对四季的流转渐渐迟钝,你甚至对这些失去也不再动心。然而,如果你是所谓“文人”的话,这实实在在的失去,会使你察觉到自己人生的荒芜。偶尔,在工作的间隙,我仰在椅背上,会想起一条长长的雨巷,夹巷的高墙散发着土腥味儿,一枝伸出在巷上的树枝,滴一串凉凉的水珠在脖子里。我仍梦着那温润的雨,那长巷,那雨中的一派晶莹,那唯有雨才能给予你的极幽深的静。在这一瞬间,我似乎又与童年经验相遇了。 ⑩那小院中的雨。一九九三年十月 (选自《独语》,有改动) [注] 赵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生于1945年,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反右运动”中,被归为“右派子女”,饱受磨难。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小题2:童年、少年、成年三个年龄段中的雨,分别给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那小院中的雨”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反复出现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文论家说:做叙事文时,人称不宜经常更换,最好始终如一。本文在人称使用上却不断变化,请结合不同人称在表达上的作用,谈谈你对本文人称变化的看法。(150字左右)(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B D 小题2:示例:①童年时,小院中的雨让作者感到单调却也安适;(2分)②少年时的雨,虽温馨却令人更多地感到阴郁与荒凉;(2分)③成年后则漠然于单位宿舍楼外的雨,而行旅和美好记忆中的雨则令作者偶有触动偶有感怀。(2分) 小题3:示例:①突显作者情感:强化“小院中的雨”的安适、温润、幽深等特点,强调“小院中的雨”是自己一生中最感滋润最具情调的。(2分)②深化“雨中”题旨:强调“小院中的雨”所勾起的童年经验使“人生的荒芜”得到美化和抚慰。(2分)③增强表达效果:首尾呼应,反复强调,富于抒情性和感染力。(1分) 小题4:示例:本文人称多有变化,但并不让人感到杂乱,看似随意,实则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如第一段写童年那小院中的雨,文章用第二人称“你在这时感到了幽深的静,领受了雨夜特有的情调”,好似在与童年的自己对话,亲切自然;而第③段、第⑦段、第⑨段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时,情感强烈,催人思考,雨对作者来说其实不只是自然气象,而是融入了某种生命感触的象征物。如第⑨段前半部分说人生的荒芜与苍凉,是你我都可能有的感受,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好似与我们每个人亲切交流;后半部分写自己的想象与渴望,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只属于作者,不一定属于你我,所以用第一人称表达,真实可感,而且正因为是作者生活经历所致的感受,情感真挚强烈非“我”不可信:两种人称变化使叙事更为生动,用语更显细腻,也更真切地表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
试题分析: 小题1:B.“拟人手法”不正确;D.“其根源……”不正确。 试题分析: 小题2:“告别童年之后”“成年之后的人生中”这些词句将文章的层次按时间划分开来,在每个阶段的雨中作者都有不同的感受,并直接写出了这些感受,只要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词即可。如③至⑦段写青少年时的雨,作者有“温馨”更有“阴郁”“荒凉之感”。 试题分析: 小题3:“那小院中的雨”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分别在第一段的开头、结尾和文章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这一句话反复出现,强化了小院中雨的特点,那是童年时的雨,是让作者感受到“尽管单调却也安适”的雨,是让作者“感到了幽深的静,领受了雨夜特有的情调”的雨,突出了作者对童年时的雨的感受。而且文章第⑨段说:“我仍梦着那温润的雨,那长巷,那雨中的一派晶莹,那唯有雨才能给予你的极幽深的静。在这一瞬间,我似乎又与童年经验相遇了。”这些语句表明了童年时对雨的感受是作者似乎“漠然”的生活中的一点慰藉,一份美丽,一些希望,于是强化“那小院中的雨”,也就是在强化作者的这种人生感触,突出文章主旨。另外从形式上看,文章首尾两处出现这一句话,正是首尾呼应,而结尾一段以此独立成段,明显是回味感叹,抒情性极浓,是作者要加以强调,以增添情韵的地方。 试题分析: 小题4:解答这道试题,首先要有人称方面的知识,知道每种人称在表达上的作用(第一人称的作用:增强真实性、亲切感,似作者亲历。第二人称的作用:富于亲切感,似作者与我们娓娓而谈。第三人称的作用:客观公正,似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陈述)。其次要对本文人称使用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好,还是不好)。另外,要能结合文内相关内容具体分析阐释,能做到自圆其说,这是得分的关键。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27分)雨中赵园①那小院中的雨,已记得..”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8分)前门箭楼的燕子黄裳①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北京了,真有说不出的相思。②到北京的那天,天真够热的,觉得这里的太阳确是不同凡响。不过却热得干-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7分)香香的端午谢冕①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