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小题井冈山兰贾凤山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兰散发着独特的芳香。井冈山兰是一种绿色草本植物,如白玉翡翠般的根茎深深扎在贫瘠的土壤和苔藓之中-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小题 井冈山兰 贾凤山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兰散发着独特的芳香。 井冈山兰是一种绿色草本植物,如白玉翡翠般的根茎深深扎在贫瘠的土壤和苔藓之中。春暖花开的季节,井冈山兰那龙舌般的叶片便向四周舒展,和盘托出一束束或一串串的兰花,有的白里透着点点朱红,有的紫色微泛闪闪蓝光,淡淡的幽香染遍了五百里井冈。 古人赞美兰花为高雅之品,被誉为群芳之冠,有“王者香”、“君子之花” 等称号。据有关资料介绍,兰花有春兰、惠兰、墨兰等,而井冈山则以寒兰、春兰、秋兰最为著名。有的古书写到:“茅草之下或有兰香”,赞美人才出自贫寒、低微。井冈山兰当然不是出自富贵高雅之堂,它属于南天红土地上绽开的一束束精品,出身低微而奉献高洁,播天下而应大众,其花为人民之花,其香为人民之香。 伍若兰就是那一束束井冈山兰中开得最美最艳最香的一朵。 伍若兰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夫人,她从小就非常喜爱兰花,遂取名为“若兰”。1926年秋,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她带领一百多名农民冲进土豪家开仓济贫。1928年初,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发动了著名的年关暴动。当时担任中共耒阳县委委员的伍若兰,组织农军攻打反动民团,把朱德、陈毅的部队迎进了县城。后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情谊,使朱德和伍若兰结成了革命伴侣。 湘南革命烈火越烧越旺,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恐慌,连忙出动七个师的兵力并联合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对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疯狂进行围剿。在关键时刻,伍若兰带领耒阳农军,英勇苦战13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接着,她又带领队伍跟着朱德、陈毅登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1929年2月初,伍若兰同志为了掩护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不幸被捕。敌人妄图用严刑拷打追问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机密,追问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的下落,但是得到的只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残忍地将伍若兰杀害。烈士牺牲时,只有23岁。 1962年,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当他视察完茨坪和大小五井后,专门寻访了当年与伍若兰在一起生活过的兰花坪,并挖了几株井冈山兰和一些泥土,带回北京中南海侍养,以缅怀对先烈的追思和哀悼。据说,在福建鼓山的碑林中,专有朱德手书的“兰花圃”,那字迹动若惊鸿,情感厚重,蕴涵着革命老人对兰花的至爱钟情。 我看到,今日井冈山山上山下,用烈士鲜血染过的井冈山兰,越长越多,越开越艳。那一簇簇富贵、幽深、清纯的小花,柔柔的、温润的馨香,氤氲着,能把人醉酥。井冈山兰已成为革命圣地的美妙奇观,它与红杜鹃、红枫叶、红杉林等构成了一幅秀美壮观的风景画,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小题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5分) 伍若兰就是那一束束井冈山兰中开得最美最艳最香的一朵 答: 小题2:文中前面说“井冈山兰当然不是出自高雅之堂”,后面却说它是“富贵、幽深、清纯的小花”。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小题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 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答案
小题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伍若兰就像井冈山兰一样奉献高洁;伍若兰从小就喜爱兰花,遂取名“若兰”;她20岁就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农军运动,配合起义部队,辗转闹革命,最后壮烈牺牲。 (意思对即可) 小题2:不矛盾。前者是说井冈山兰的出身和产地,井冈山兰生长在红土地上,不是出自富贵高雅之堂。后者说的市井冈山兰所具备的品格特点,奉献高洁,播天下而应大众,其花为人民之花,其香为人民之香。 (意思对即可) 小题3:文章通过对出身低微而奉献高洁,散发淡淡幽香的井冈山兰的描写,进而指出烈士伍若兰就像井冈山兰一样幽深、清纯、奉献高洁;又通过描写朱德老人侍养井冈山兰以及题字“兰花圃”,寄托了对伍若兰的深深怀念。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抒发了对伍若兰等革命先烈的追思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小题4:BE |
小题1: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高雅之堂”和“小花”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分别指出身和精神品质。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 1、 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2、 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3、 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小题4: 试题分析:B.张冠李戴,强加因果关系。“王者香”“天下第一香”“君子之花”的美誉是古人对兰花的总体评价,并非针对井冈山兰而言。E.“对比”手法错,是一道亮丽迷人的独特风景线的说法也不妥。它与红杜鹃、红枫叶、红杉林等构成了一幅秀美壮观的风景画,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小题井冈山兰贾凤山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孔子开创了中国语-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