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
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执着与变通
生活中的事物不会总是一尘不变的,当执着“行到水穷处”时,就需要“坐看云起”时的变通;当执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就需要“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变通。
在学习时,我们要学会该变通时就变通,该执着时就执着,在执着中学会变通,让变通来实现执着。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想当年韩信,拜将台封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金戈铁马,横扫千军,与当年受胯下之辱的街头少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能够得到这一切正是因为在众人盲目相信项羽的时候他看清了局势,灵活变通,终于成就了刘汉的八百年天下!如果韩信是一个愚昧固守,一味“执着”的人,致死他也只能做一个项营里的小军官,我们又怎能惊叹于背水一战的奇迹,我们又怎能领略到十面埋伏的神话呢?而范增“亚父”,他就是执着有余,变通不足,他的智慧为他赢得了“智囊”的美称,却不能使他适时变通,后人尊重他的忠诚,但仍不免感到惋惜,凭他的聪明才智,范增完全可以在战争时代翻手成云,覆手化雨,然而他执着于项氏对他的情谊,明知道项羽不具备称王的才干,可范增依然为项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可他的结局呢?鸿门外,空叹:“竖子不足与谋”,彭城路,一付忠心化为冤魂!
同样的时代,同样身为才干。韩信是开国功臣,位尊齐王;范增却落得个被主猜疑,病死归路的下场。一成一败,都是与变通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善于变通的人才能的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变通使执着更具成效: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最后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回归,实现祖国的最终的统一。
如果爱迪生实验了九百多次放弃了电灯的发明,那么人类历史还要在烛光中摸索;如果开普勒计算了近十年,验近十个假设的错误后放弃了,那么人们也许还要晚半个世纪看破星星的秘语。是执着造就了他们的成功。然而如果伽利略不能打破常规,及时变通,就不会发现单摆定律;如果戴维不能突破常规,灵活转变,就不会发现碱金属。是变通他们成功。
执着是《孙子兵法》“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变通是《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
朋友,让我们以执着为桅,以变通为帆,满载着理想与抱负向成功的彼岸航行。


试题分析:材料以《静观人生》的描写,来告诫我们人生道理。仔细感悟“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这句话,结合着题目《静观人生》,可以立意:在人生中我们不应该盲从,要有冷静地思考和独立的见解。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