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但是现实生活中-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理想状态,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者。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与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如掌握主动,先声夺人。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用“早”激励人生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
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舒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很多人只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而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一种超然。但辉煌更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早”来磨砺自我,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沧旻?
此亦似人,此亦如国。“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试想,偌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作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哪里又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而同样,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早”是心中不落的朝阳,“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用“早”激励人生,用“早”装点梦想,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锋,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试题分析:材料的含意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对“抢跑”的把握。“抢跑”在这里已经不是比赛中的常规概念了,而是拓展到了人生界面上的一个词语。“抢跑”意味着谁抢先抓住了机遇,那他的胜算便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谁先掌握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抓住机遇,为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一来,材料的真实意义就是: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机遇,一旦看准了时机,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抓取,千万不能瞻前顾后,坐失良机。理解了材料的真实含义,就把握住了立意的方向。随后就是材料的搜取了。搜取材料有两条途径: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二是从历史材料中找事例,看古往今来哪些人物或事件与此相关。事例的选择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即及时抓住机遇与错失机遇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自己经历的生活事例要新鲜一些,但是往往不够典型,而从历史素材中选择事例,效果可能会更好。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