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宁愿做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宁愿做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
(1)自拟标题
(2)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安逸与磨炼的对话
有一天,安逸悠闲自在、若无其事地走在大街上。四周一切的生灵是那么盎然生机。柳条抽芽了,天空湛蓝,花儿争先恐后地怒放,小鸟立在枝头嘤嘤成韵。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怎能不让人想出来溜踺溜踺,欣赏这美好春光?当然也有不被这美景所倾倒,依然一如既往地在刻苦训练的磨炼,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着,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是风驰电掣还是冰天雪地,因为磨炼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安逸就这样一直走着,一路上乐不思蜀的样子,让路人看了突生羡慕。突然,安逸脸色大变,原来是安逸碰到了他的冤家磨炼,看来今天安逸又要和磨炼来一场唇舌大战了。
安逸大声呼喊说:“磨炼兄弟又在刻苦锻炼呀!像你这样苦熬,何时才能守得云开见日出啊?为什么不出来悠闲悠闲?”
磨炼没搭理他,只是默默地干着自己手头的事。四周一片寂静,人一般都说寂静是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征兆。安逸最讨厌别人这样了。
于是,安逸气愤地说:“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人因为经受不住挫折与磨难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的还甚至误人歧途……”
磨炼开口回答说:“你说的这些是事实,但人生总是要经受一点磕磕碰碰,不可能是一辈子都一帆风顺。也许有人因磨炼而失去信心,但也不缺乏有识之士,经过磨炼之后变得坚强、勇敢,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安逸听后不服气,赶紧说:“凡事都讲究证据,你有吗?你有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些吗?”
磨炼毫不畏惧地说:“你还记得《名人传》里的贝多芬吗?他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有着无人能及的音乐天赋,可是老天爷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赋予了他音乐天份,同时也让他的耳朵失聪。耳朵是欣赏音乐的媒介,失去了听觉,无疑是对贝多芬最沉重的打击。那么贝多芬的结局如何呢?他不但克服了这些困难,经过一番磨炼之后,他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作,如《英雄交响曲》、《生命交响曲》等。”磨炼最后语重心长地对安逸说:“虽然人人都向往你安逸般地生活,但你想过没有,在这之前,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安逸听完后无地自容,非常羞愧,他没有再强词夺理,只是静静地离开了。
结束语: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充满荆棘,但你若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必经之路,失败不是问题,怕的就是你没有毅力。浮生若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试题分析:
山林中的大树与大海中的扁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前者是指在一个相对安逸、竞争范围小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让心境淡然,恬静,也可能更容易取得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小成就;是一种“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人生价值观。
后者是指在危机重重,惊涛骇浪的生活海洋中,不可避免地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平凡渺小与脆弱。面临的生活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我们也许会绝望、胆怯、迷盲、无助,但我们可以获到深山老林中难以企及的胸怀、境界、视野。
任取其一即可。但要注意:一定要有观点和立场,不可二者均力,观点应统一,不能割裂。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