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老太太,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有人问他,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许多-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老太太,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有人问他,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许多人也是这样,他们被内心或显或隐的贪欲推动着,不断地追求着“大”,就像那位老太太,买了大号的鞋子,却忘了自己的脚。不管穿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涵范围之内。 |
答案
也说人生中的适可而止 老子的《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说执持盈满,,不如适时而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无法长守。富贵而骄,自取灾祸。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乎自然的道理的。 他用万事万物此消彼长的转化规律,来说明人生中无论什么事情,都在变化,盈久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道理。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如果把事情做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与其走向相反,还不如适可而止,退步抽身早呢。可惜人心没足,为无止境的欲望所累,已经位极人臣了,还想着更大的功业与名利。诸如春秋时期越国的名臣文同和范蠡,两人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以后,作为臣子的功业,已经达到了极点。文同仍然坚持辅佐越王治理天下,希图建立更大的功业,最终为越王赐剑自刎而死;范蠡却懂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见机快、抽身早,毅然离开了王权的是非漩涡,泛舟五湖,飘然而去。临走还用鸟尽弓藏的道理,告诫文同,要他和自己一同离开越王,可惜棒喝不醒梦中人。而范蠡不仅保全了性命,通过经商,成了富可敌国的陶朱翁。再如明代的宰相胡惟慵,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还梦想着谋夺皇权,到头来落得个五马分尸,粉身碎骨的下场。而被毛泽东称为古今第一帝师、与胡惟慵同殿称臣,以“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定国策,为朱元璋在消灭割据、削平天下运筹帷幄的朱升,却比他明白得多,在功成名就之时,激流勇退。当朱元璋大诸功臣时,他早已告老还乡,隐居于林泉之下,远离烟雨红尘,过着采菊东篱下怡然自得的隐士生活,怡养天年。这就是能否把握适可而止的结果。 而现实中有些人却往往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其实那样实在是有点太晚了,只有留有余地的人,才有回头的机会,不留余地的人,是无法回头的。这就是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河中补漏迟的道理。 所以做人做事都要有度,适可而止。犹如有美食,食七分,留三分,回味无穷;食必尽,饱十分,回味丧尽。即使偶尔回想,也味同嚼蜡。所以人不要忘记淡泊宁静,适可而止。 |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老太太为了贪图那一小块牛皮,一小点尺寸,而甘愿去买大鞋子,却不顾是否合脚。本材料中有一句结论的句子:“不管穿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因此,本材料最准确的立意是:做事情要切合实际,不要贪多求全,不切实际。也可以利用“以果溯因法”,从常识角度推导,“为什么平常人都不买大鞋子而要买合脚的尺码呢?”,因为“合脚最重要”。学生习作中,多把目光盯在“许多人也是这样,他们被内心或显或隐的贪欲推动着”这个句子,从中推导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恋,切忌贪婪”,从而去批判“爱财贪污”的丑陋行径。所以可参考下面立意: 1.做事情要切合实际,不要贪多求全,不切实际 2.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拣芝麻丢西瓜。 3.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老太太,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