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
请以“心结”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心 结
何为心结?使人不悦之物也。有人不吐不快,打开了心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心灵的安宁;有的人却将它死守一生,整天郁郁寡欢,真枉来到世间走一遭!心结又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不将心结打开,重新拾起快乐的生活呢?
学会打开心结,别跟自己过不去。晋代文人陶潜开始总是不知该随心归隐,远离尘世,而是入仕为官,为父母妻儿带来富足的生活,结果深受其累。最后他终于释然,寄情于南山下灿烂的菊花海洋中。试想,如果他始终跟自己较劲,整天郁郁寡欢,无所作为,何来流芳百世的佳作,万世称赞的美名呢?反观我们自己,如果整天“沉湎”于自己的心结,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课下专心学习呢?终日恼于这、烦于那,你从何处寻觅进步的阶梯呢?
学会打开心结,别跟他人过不去,要与人为善。廉颇自恃战功赫赫,认为“相如素贱人”,说出“吾见相如必辱之”的话语。孰不知,蔺相如对赵国也是功不可没。若无蔺相如,能有完璧归赵而二国又不交战的可能吗?能有渑池相会、赵王弗受辱的可能吗?看他人“拜为上卿”,也不究其原因,只知狂言。最终幸而廉颇及时醒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共同辅佐赵王,传出将相和的佳话。其实,眼红的“廉颇”不仅古代有,现今社会也比比皆是。见他人比自己强便心生嫉妒,心里不平衡。别人优秀自有优秀的原因,不应盲目地去记恨别人,应与人为善,打开心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会打开心结,不要跟社会赌气。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可是事实如此,你又无法改变,何必让自己不悦呢?况且,你所言的“不公”并非真正的不公,也许这只是你个人的主观看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这样对你不公平,也许那样对别人就不公平,你却觉得理所当然。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地使自己变得更优异,为自己争取相对更公平的权利。
学会打开心结,用包容、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你会发现初升的太阳是那么明媚,生活是那么美好。学会打开心结,播下希望与梦想的种子,用汗水去浇灌它,最终,在浓荫蔽日时,你会看见六月盛夏的花朵最美。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典范的议论文。文章的观点明确,三个分论点,涉及个人、他人、社会,层次感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从所学课文中取例,用得灵活。事例之后能紧扣材料,联系现实作分析。论证方法多样,事例论证、事理分析,引证都用得恰当,既增强说服力,又使行文有了变化。


试题分析:材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人生”告诉大家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遍及人的许多领域;“心结”是提示大家要选准的切入点;“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便可以从容面对”提示大家如何面对,弱化了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大家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心结”究竟是什么?它是指心里解不开的疙瘩,是心里放不下的事情,是内心所受的一种压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种心病。心结会影响到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情绪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情绪对个人有着不良的伤害。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自己的学习不利;对人际关系不利;对自己所在集体不利。正确态度是要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宽容、豁达、淡定、淡泊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回忆似轻烟拂面而来又随风而去,心中或许有一刹那的惆怅,但这种些微流动的感觉已不能再伤害我们了。正确对待这一切,我们在乎的不再是心结处那个莫测的世界了,满眼只是那种变幻的奇妙的美丽,满心是宠辱不惊的那种悠闲和快乐,也许我们的人生仍然充满波折,可是我们的心里已没有患得患失的懊恼和大悲大喜的起落情绪。日子如流水匆匆地逝去,站在现在展望未来回顾过去,总有一些留下,总有一些逝去,选择一个你喜欢并且感到舒适的姿势,心中有感动但已无言。那么写什么样的心结呢?是学习当中的,还是生活当中的,还是情感上的?写谁的心结?是我的,还是他人的?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把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文章写起来才可能不会出问题。明确了题目的内涵,后面选材就好办了。需要说明的是,名词性短语作为题目,可以选用记叙类文体。如果写议论文,就必须将名词性短语变成动宾或主谓式短语才可成立。比如“打开心结”“心结宜解”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生总有遗憾..”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