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特质世界里人们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话题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特质世界里人们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交通路口抢红灯;精神领域里人们抢时间,抢机会,还抢各种世界第一。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抢”之文化,应该缓行
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我们可悲地发现,不少人的行为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无论在物质或精神领域,“抢”已渗入国民之思维中。
“抢”反映了浮躁的社会心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赏天空云卷云舒的惬意情怀已不再,盛行的是“抢”,是“快”,是“速度”。我们痛心地发现,那些争先恐后地推出诸如《直来直往》等相亲节目,那些把古典文化抢着变成缺少口味和内容的文化快餐,那些把用餐享用美食之乐压缩为电视餐等等的现象,无一不折射出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抢”盛行,也让浮躁的心理盛行。抢着发展,抢着出名,难怪有人哀叹:中国的文学界不能出大师!究其原因,就是“抢”的浮躁心理让文学家们无法静下心来搞创作,也就难以成大师了。
“抢”反映了高压的社会现象。在产家抢着出货,商家抢着出售,群众抢着消费的氛围下,经济社会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也难怪有“富士康十三跳”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抢着出名,成就了凤姐、马诺,“兽兽门”等不顾手段的“名人”,也滋生出了阿谀奉承,走后门等社会弊病。抢着升职,让肖传国以虚假学术报告愚弄世人;抢高学位,让唐骏深陷“学历门”而被拉下神台;抢着敛财,让文强迈向犯罪的深渊。抢,抢,抢,抢的究竟是什么呢?难道抢就能带来幸福吗?不,事实告诉我们,那些抢得高官厚禄的人的幸福感也不强。
“抢”反映了民众对规则的漠视。龙应台曾谈到:她看到一个抢闯红灯的行人,那真是雷霆万均、迅雷不及疾火这势,那行人“忽”地闪了过马路另一边,原以为有什么急事呢!谁知那人却在悠闲地等着朋友。这是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吧!也曾看到凡是要排队的地方,就总有争先恐后挤着抢向前的人。与日本地震后涡能有序排队领取救济品的日本民众比,差距太远了!可见,就是为了抢那几秒钟,就是为了抢着向前,人们纷纷漠视规则,这样的社会如何能称“和谐”?
让我们放缓脚步,领略“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温情吧,让我们放缓脚步,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惬意吧;让我们放缓脚步,感受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之美吧!
别总在抢了!让我们跨过浮躁,迈过压力,遵守规则,共同为社会的和谐而努力吧!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根据材料内容,考生要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立体地、辨证地看待“抢”,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主要考查你对  话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话题作文

考点名称:话题作文

  • 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形象性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用写作》(月刊)2001年第6期)

    3、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话题的引申义.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与命题作文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⑤话题作文范围广,十分好写。⑥命题束缚性较强,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 注意事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到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 五个技巧

    一、要全面

    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