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____的____要求:①仔细斟酌,完成上面这个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语文
题文
让____的____ 要求:①仔细斟酌,完成上面这个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答案
佳作示例: 让我们的灵魂站在高处 走过生命犹如走过一条河流。 河流中有许多精巧别致的卵石,这犹如生命历程中的成功。这时我们只需要弯下身,将最近的那枚石子拾起,或许这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但只要你用心品味,它们同样有价值。 同样,当你还没有获得所期待的成功,不必叹息,让身体站在高处,眼睛会望得更远;让灵魂站在高处,让心灵面对世俗,可以变得超然。 一位女教师曾对她的学生讲过: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位伟人,当我长大后,我发现这不大可能;于是,我就再次梦想成为一位伟人的妻子,但如今我已结婚,丈夫是一个平凡的职员;于是,我继续梦想,让自己成为一位伟人的老师。也许将来,这个梦想不一定会实现。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初所希望的,但我依旧感到欣慰和富足。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克里斯特说:“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你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愿无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了云彩中最详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万物;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足够了。 这不是消极,这不是悲观,这只是你的心灵趋于平静,趋于自然。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我自一笑而过。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拥有一份祥和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在行走当中,我们的心难免会受到伤害。面对心灵的伤害,需要让你自己的灵魂站在高处,让自己的超然迫使困难在你面前低头。这个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这也便是真正的为人处世了。” 怀着勇气和力量,在大千世界中冲锋陷阵,然后奋力到达了某个高度,不必在乎你是不是最高的,因为在你向终点逼进时,你的灵魂已达到了一个挺拔的高度! 点评: 本文靓扮标题,抢人眼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本文以议论的笔调向我们阐释灵魂站在高处是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更是意高一筹,让人读来发人深省。作者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本文说理透彻,论述严密,可谓以理服人。本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和排比句,使得本文说理更加生动形象,并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打造出本文最为耀眼的亮点。本文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议论文,精读这篇考场佳作,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独具匠心的半命题作文。它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让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这种自由直观体现在对不完全题目的补充上,意在考查考生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才能,因此写好此文,一定要注意如下方面: 精心打造铸特色。 这道半命题作文选材十分广泛,可写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品行美德等,体裁也可形式多样,可写散文、童话、戏剧、小说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技高一筹方能取胜。可见三思而后作尤为重要,我以为可从如下方面来精心打造:①选材求新。中考作文只有走进自我,然后走出自我,才能别有洞天。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第一生命,只有选材真实,才会有独特体验与感悟,这便是新意之所在,因此作文中亮出自我,便可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走出自我便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让自我的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便能在精益求精中更有新意,从而夺得高分;②结构求新。结构新体现在记叙方法的灵活运用上(大多考生写的是记叙文),作文之时不妨运用倒叙,去巧设悬念,妙用插叙,使文章一波三折等。结构新体现在运用多种体裁来创新上,比如去写散文、寓言、童话、戏剧等,在大胆创新之中显示出自我的创新精神。结构新还体现在对常见构思技法的使用上,比如在文章中运用分设小标题、彩线串珠式、镜头剪接式、书信日记式、段落排比式、运用对比式、尺水兴波式(运用抑扬手法、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技法,使文章跌宕起起伏,引人入胜。另外,倘若写记叙文,一定要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对于生动的细节要精雕细刻,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得它成为作文动情的亮点。并要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写景之后,发点感慨,可使情景交融,理趣无穷;记事之后,画龙点睛,会使主旨凸显,中心升华;边叙边议,可使说理深刻,有理有据。在作文之前,若能如此思考,便可凸显自我特色,张扬自我个性,使其作文魅力无限! 好此文其语言既要鲜活又要有个性。唯有如此,才能一鸣惊人!鲜活的个性化语言一定是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自我灵动的“情愫”的语言,是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在作文时,要努力去“刷新”大众化的“公共话语”,尝试运用具有独特自我角色意识的“个人话语”,要能根据不同的性格、职业、年龄、心境来使用不同的语言,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比如同是一怀愁绪,有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人是“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正是在这“不同”之中,显示出个性的光彩,使得语言异彩纷呈。还要从用语的新鲜、叙述的巧妙、句式的别致、修辞的运用、炼字炼句等方面来美化自我的语言,挥洒生命的才情,富有活力地使用具有新思想、真情愫的个性化语言,使其作文色彩亮丽,文采飞扬,流光溢彩!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让____的____要求:①仔细斟酌,完成上面这个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命题作文概说: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法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写作误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