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敏感的心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高三语文
题文
一颗敏感的心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李白在与敬亭山的对视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王维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
答案
绝境中还有希望 山东 王秉梅 秋天的叶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泛黄的世界一点一点随风而渐远。冬天的雪白色了整个世界。 她站在山颠,想号啕大哭,声音却堵在胸间发不出一丝声响,泪水滑过脸颊,被寒风一吹,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像是跌入了深谷,怎样的努力却攀爬不上去。亲情、友情、爱情似乎都离她而去。只留下独自一人,在风浪中摇曳,在深谷里绝望。 白色的雪地里冒出尖尖的小芽是淡淡的嫩绿色,她停住了脚,诧异着如此冷的环境,却还长出了小草。她向前走着,那株小草却深植于心间,像藤蔓一样破土而出,迅速生长。“不可以就这样放弃,我还拥有很多。”她想着,走下山去。 山下,除了真的海洋,就是灯的海洋,星黄的光色透染着浪漫与温馨,偶尔几束夜光交叉射入更高更远的夜空。 绮丽的花形,都散发着韵味,让人惊喜。 也许明天。 也许很远、很远。 冬季终结纯白最后消失的那一天。 睁开眼睛看见的是艳阳高照。 回到家中,看到照片里爸爸妈妈的笑脸,想起了远方的她们。 他们一直在远方,另一城市,展开生活的激情,为了他们的孩子,不知疲倦与痛苦。 又忆起爸爸的话: 痛苦是一扇玻璃门,你必须撞碎它,然后擦着尖利的碎片过去,一番痛彻心扉之后,才能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在你还能拥有幸福时,请记住,千万不要放手。 我们一直走在路上,痛苦是会有的,幸福也会降临在你身边。所以不要因为一朵花的凋残就荒芜了整个春天。 打开台灯,沏上一杯淡淡的茶水,暖暖的,散发出缕缕馨香。 与黑格尔进行一场睿智的哲学争斗,在外文的小蝌蚪中游走,追溯着莽莽榛榛的玉器时代。 点亮一盏小小的灯,编织一条长长的藤蔓去努力,去奋斗。 在我们还能为理想奋斗时,就要追逐生命的春天。那将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与幸福,弦断了,就永远没有享受幸福的资格了。 暖风吹走寒流,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开始变得暖和,希望驱走寒冷迎来温暖。 她相信,人生不在寒冷,永远不在寒冷,就算在绝境中还有希望。 【点评】文章围绕“绝境中还有希望”这一“意”,选择了“她”在寒风中于山颠上看到一点小草芽的情景,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出了绝境中还有希望。然后,又由回家看到照片,想起了爸爸岁自己叮咛之语,抒写了人生就算在绝境中还有希望这一主题。选材切入点小,情感抒发真挚。 |
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被限定在“自然”中,是人的心灵在“黄昏”“细语”“秋菊”“流水”“浮云”“星空”等自然事物中的感悟。而“闲适淡远”“心灵慰藉”“精神归宿”“精神家园”“精神依托”等词语又提示我们,所选的自然景物不能是随意的,对所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感官方面,它必须是可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启示的,是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依托的。 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成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如可以借王维、陶渊明等人的事例进行故事新编,或借自己与古人如谢灵运、李白等对话的方式写作。文章还可以写成带有议论性质的抒情散文,借对一种自然事物的描述,阐发一个或多个哲理;或者借对几种自然事物的描述,阐发一个或多个哲理。而材料中的“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则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的提示,即不同人的眼中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悟是不同的,同样的自然景物会折射出不同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如能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写“心灵”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就是较高层次的一种创新了。 【名人言论】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雪莱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泰戈尔 ●急雨才收翠色新,长青树上露沉沉,迷蒙白雾轻如许,欲上秋空作暮云。——寂莲法师 ●金云把风格迥异的画/一幅幅画在天穹,/但是不题写/自己的姓名。——泰戈尔 ●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所不在;/每一种花草都在大地黝黑的胸膛上,/从冬眠的美梦里苏醒。——雪莱 ●春天虽然飞去了,却引来竞芳斗翠的万物;/百花虽然凋零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花的种子。——席勒 ●昆虫的嗡嗡声中自有一番夏天的韵味。——兰道 ●瞧,田野处处金光闪耀,这是因为太阳之子——灿烂的夏天已经来到。——詹?汤姆逊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最新素材】 ●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象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莫泊桑) ●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刘白羽) ●清澈的空气使大地广漠无垠,把它无限地扩展开去。一切都在往远方同去,而且在召唤人们也到大地的蓝色边沿上去。站在这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高尔基)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海阔天空之想,一面又使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成沉沉了;暗淡的水光一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朱自清) ●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的、阵阵的吹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杨沫) 为遏制“全球变暖”的恶化,倡导全球今夜“关灯一小时” 今日(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与,从新西兰开始的“关灯一小时”接力行动将抵京,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银泰中心等北京20多个标志性建筑将关灯一小时,倡导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这一行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WWF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关灯接力”行动从新西兰起,将传递到亚洲的悉尼、首尔、上海、北京、保定、香港、吉隆坡、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孟买和新德里等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昨日宣布加入这一行动,大剧院将关闭外景灯一小时,办公区灯光调暗三分之一,其他区域的照明调整为夜间模式。北京参加的其他著名景点包括鸟巢、水立方、银泰中心等,还包括南锣鼓巷、三里屯等时尚消费区,以及沃尔玛、宜家、嘉里中心和希尔顿等商家。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颗敏感的心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命题作文概说: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