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公交车上很拥挤,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挤到了车门边。“挤着我的鞋了!”小女孩的脚不慎被正在关上的车门卡着了,急忙大声喊。女司机赶紧打开车门,上-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交车上很拥挤,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挤到了车门边。
“挤着我的鞋了!”小女孩的脚不慎被正在关上的车门卡着了,急忙大声喊。
女司机赶紧打开车门,上前轻抚着小女孩的脚问:“脚痛不痛?”
“脚不痛,但鞋子挤坏了。鞋子是妈妈新买的,挤坏了要批评的,阿姨给我买双新鞋罢。”女司机闻言立即答应了。她想,只要孩子没受伤,就是万幸。
在家获知消息的妈妈神速赶到现场,冲动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跑上去扇了女司机一个耳光。
“妈妈,不怨阿姨!”小女孩看见妈妈粗暴地打人,顿时哭了,她挣开妈妈的手,上车走到女司机面前鞠了一躬,含着泪说:“阿姨你没错,是我妈妈错了。我代表她向你认错。”
看到这一幕,真有一种上去拥抱这个孩子的冲动,心想,这要是我们家的孩子就好了!孩子,你让我仰望!
生活中,该仰望的其实不只是这样的孩子。
请以“仰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扩写、续写、套写材料,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仰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无可厚非是生存的现实。如今,更为悲哀的是,这句话已逐渐成为芸芸众生的生存意义。自小,我们的面前就有了奋斗不完的目标,而我们是否应该停驻思索,我们在追逐的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用仅含成败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认为,我们不该站在第一高峰上俯视第二高峰,而是应抱着一种仰视的目光去敬畏那第二,甚至第三第四……
名列虽次,但不能磨灭那种值得敬畏的奋力拼搏的精神。或许在相比的时刻,第一名的光辉远远盖过了后面的名次。可他们在舞台上下的汗水与付出是不能否决的。那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与坚持不是仅仅能用成败来定论的,而是富含了一股人性的光辉。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的一位最后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阿赫瓦里,在颁奖典礼时,他却被遗忘在赛道上继续拼搏,当他拖着流血的腿跨过终点时,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我们可以设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的不畏艰难与全力以赴。对于这样的精神,我们应当怀着深深的敬畏,即使他甚至只是最后一名。
名列虽次,鼓励与铭记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人们铭记第一,忽略其次,是一种受整体社会急功近利影响的表现。正因为人们把目光都锁定在了最好和第一,自然而然,我们只记住了第一,而忽略了后面依旧优秀的人们。在我们的社会中孩子被要求考第一,运动员被要求获金牌,各项攀比中人们想最耀眼。《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中谈到,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仅有对应试教育的极力争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毁人不倦的;中国奥运会金牌数位列第一,而整体国民身体素质却让人不敢恭维;高校为了各项指标的攀比,假论文层出不穷,而中国却未曾染指诺贝尔奖。。。。。。以这样的方式只为争夺第一,然后铭记第一,对每个人的生命,对社会的进步真的有意义和添彩吗?学会鼓励与铭记后几名,教会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成败,不仅激励了后几名继续前行,也是对社会整体风气的改善。
名列虽次,可如何看待,这不仅反映了你内心的态度,还体现了你灵魂的境界。当我们用一种宽和与欣赏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名便不再是唯一值得铭记的了,我们会发现后面几名也是如此值得我们去赞叹与铭记。这考验了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只用一种刻薄与功利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的目光下,世界将充满苍白和荒诞。鲁迅曾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落后而仍然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仰视我们周围的那些高峰吧,让我们赞叹与思考他们所蕴藏的壮丽与挺拔。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这些高峰之一,那些刻薄与功利也许也会让我们无所适从,那些目光与赞叹也许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何不修身从己为先?


试题分析:仰视,指抬起头向上看,含有敬仰、敬慕和向往之情。与“仰望”词义相近。写作中要明确仰视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高贵高大的,可以是平凡卑微而平时易被人轻视或忽视的。行文要侧重于展现出人或物身上所具有的某种令人敬仰的品质、风格、精神。文章要扣题展开,行文过程中要注意点题,或表达出题目所蕴含的意思,不能只在结尾点一下。要具备记叙性文章的文体特点。可以是规范的记叙文,有较为完整的情节;也可以是记叙性散文,联想与想象中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公交车上很拥挤,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考点名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 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
    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 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

    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

  • 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

    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3、开头引人入胜。
    4、精彩片段闪亮放光。
    5、结尾锦上添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