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作文要求:1.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并且-高一语文

题文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作文要求:
1.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并且用浪线画出,否则扣5分。
2.注意书写,标点符号要规范。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已经拥有
今年的春天来得尤晚。(暗示心情)
都已是三月了,可天空总是灰沉沉的,一幅没精打采的模样。没有烟花三月的灿烂,一场连续几天的雨更是扰得人心烦。(雨更添烦忧)
放学了,大雨没有要停的意思。看着那漫天的雨帘,我轻叹了一声,无奈的向在门口等我的爸爸走去。(无可奈何) 身为走读生,我极其痛恨这样的雨天的,因为家离学校远,所以每天都是爸爸骑着电瓶车来接我。夭气晴好时,坐在电瓶车后座上的我很快便可回到家,可遇上这样的雨天,可真是麻烦极了!尽管穿着雨衣,可下落的雨滴依然会顺着身体流到腿上;风总是很大,会吹落帽子,吹散头发。总之,每一个雨天,我都会狼狈不堪的。(点明为什么)
爸爸显然已在门口等了好久,雨衣没能裹住他,衣服已经湿了不少。看到我出了校门,他立即向我跑来,将雨衣套在我身上,车的后座早已被雨淋湿,雨天容不得我去擦拭,索性就坐了上去,裤子湿得真是难受。校园外的路两旁早已是排起了汽车长龙。它们都是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我其实是很羡慕那些已经拥有了汽车的家庭的学生的,他们不必像我这般坐在电瓶车上,吹冷风,淋寒雨,他们可以在车内欣赏这所谓的雨景……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亦会有些许的期待——家里的收入也还不错,爸爸什么时候会买车呢?(对比,内心充满向往)
路还很长,我和爸爸依旧在风雨中前行。
“爸爸,你有没有想过买车呢?”我又一次的问了这个问题。“买车啊,不是说过了吗,我们又不常出远门,没有必要买车啊。再说,现在为你多省些钱,以后……”
又是这般令我失望的回答,我没有心情去听爸爸接下来的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两个“又”见感情)
一路风雨飘摇后,终于回到了家。迫不及待的脱下了雨衣,和往常一样,头发散了,衣服湿了。刚准备埋怨的我却无意间看到了爸爸套在外面的军绿大衣,颜色已经完全变深了——被雨淋透了,再看爸爸,身上比我湿多了……
原来,以前的我总是关注自己,却从未注意过爸爸遭受的远比我多得多,我一直躲在爸爸的背后,却不知爸爸在我背后已给了我太多的爱;我一直期待家中能拥有一辆汽车,却不知爸爸早已使我拥有了一座爱的城堡——原来我己经拥有了这么多。我不再去羡慕那些“有车一族”了,坐在电瓶车后座的我也可欣赏星空或雨景,因为,我己经拥有了足以使我历经风雨的爱的力量。(顿悟、心生愧疚,感激)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演绎对“己经拥有”的感悟。事件叙述详略得当,全文表达叙议结合,命意上情理交融,展现了扎实的记叙文写作基本功。


试题分析:“拥有”即持有、占有;“己经拥有”不等于“拥有”,它强调“拥有”的事实存在性。拥有的对象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立意时,可以让“已经拥有”在句子中做谓语,比如“已经拥有了爱、财富、身份、地位、幸福、快乐、经历、书籍等”;也可以让它作定语,比如把上面表述中的“了”改作“的”。不管怎样,都要把这种表述作为写作中心,或是对象。 
引语部分呈现了几种生活现象,提供了几种立意的角度、如果选取“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己经拥有”立意,可以谈对此的认识,也可以叙写由“没有觉察到己经拥有”到“觉察到已经拥有”,并由表及里,揭示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如果选取“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立意,要注意“满足”这个词,它的含义可褒可贬,既可以理解为对“己经拥有”的事物很满意,也可以理解为对“己经拥有”的事物不满意。满意,体现的是知足意识;不满意,体现的是进取意识;如果选取“有的人仍不满于己经拥有”,立意,也要注意“不满足”,既可体现“奢求”,也可体现“追求”。
引语只是给出写作的部分角度,从这样的角度展开,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可以选取其他的角度。不同层面的立意,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
行文中,要体现出对“己经拥有”的思考,要把它与人生、自然、社会结合起来考虑,揭示“拥有”的具体内涵,构思上,要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果揭因等特点,这样,才可以达到发展等级。
在立意和同的情况下,如果写作本身与众不同,比如文体感强烈,结构完整、圆融,思路清晰,素材新颖、典型,语言有一定的风格,这样的文章当然也可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睬。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考点名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 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
    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 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

    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

  • 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

    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3、开头引人入胜。
    4、精彩片段闪亮放光。
    5、结尾锦上添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