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比1小的数都是负数。[]2.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3.一场足球赛从晚上11:15开始转播,转播了100分钟,结束时是晚上12:15。[]4.两个棱-六年级数学

题文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比1小的数都是负数。                   

[     ]

2.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3.一场足球赛从晚上11:15开始转播,转播了100分钟,结束时是晚上12:15。 

[      ]

4.两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0厘米。

[     ]

5.圆内最长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

题型:判断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2.√;3.×;4.×;5.√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比1小的数都是负数。[]2.所有自然..”主要考查你对  长方体的认识,正方体的认识,时间的计算,圆的定义(认识)和圆周率,奇数,偶数,认识正负数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长方体的认识,正方体的认识时间的计算圆的定义(认识)和圆周率奇数,偶数认识正负数

考点名称:长方体的认识,正方体的认识

  • 长方体:
    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
    正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按照相等的棱长可分为3组)。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④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不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同一顶点上的长,宽,高为一组,可分为4组。
    正方体的特征
    ①正方体有6个面,面积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③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如图所示:

  •  

  •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考点名称:时间的计算

  • 时间计算:
    小明上午9时30分从家里出发,下午13时20分到姥姥家,问小明到姥姥家走了多长时间?
    这里的9时30分是出发时间,我们可以叫它开始时刻,这个13时20分是到姥姥家的时间,可以叫它结束时刻,这两个时刻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就是我们要求的“经过时间”。

  • 思路点拨:
    1、把题目中的时间统一用24时计时法表示,如:
    下午1时20分就是13时20分

    2、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3、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考点名称:圆的定义(认识)和圆周率

  • 圆的定义:
    其一: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
    其二: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周率:
    等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常量,用“π”表示。

  • 圆的特点:
    圆就是平面上一种曲线图形。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直径的长是半径的2倍。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考点名称:奇数,偶数

  • 奇数、偶数:
    在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 奇数偶数性质: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
    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  

考点名称:认识正负数

  • 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负数比零小。
    正数定义:
    比0大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
    正数有无数个,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正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都在数轴上0的右边。
    正数即正实数,它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含正小数)。而正整数只是正数中的一小部分。
    而正数不包括0,大于0的才是正数。

    负数:
    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有最大与最小的负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负数用负号(即相当于减号)“-”标记,如?2,?5.33,?45,?0.6等。去除负数前的负号等于这个负数的绝对数。-2的绝对值为2,-5.33的绝对值为5.33,-45的绝对值为45,-0.6的绝对值为0.6等。
    负数是同绝对值正数的相反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
    分数也可做负数,如:-2/5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 
    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 负数的计算法则:
    加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负数
    负数+正数=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数值取“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的所得值
    减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负数1加上负数2的相反数,再按负数加正数的方法算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
    乘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 =负数
    除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负数÷正数| =负数
    总得来说,就是同数相除等于正数,异数相除等于负数。

  • 负数的由来: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2]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