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那些事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供图 李华 绘

  编者按

  从一个多月前曝出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到国庆节后某大学理学楼疑因实验操作不当导致起火,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让人感觉实验室很可怕。的确,对于聚集各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实验器材的实验室来说,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那里很容易成为危险之地。记者调查发现,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监督不力等,正在成为高校实验教学安全的潜在杀手。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如何给实验室撑一把保护伞是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安全问题无小事,对关系着人的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的高校实验室而言更是如此。

  ■本报记者 姜乃强

  实验室如此可怕?

  北京某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两名学生正在跟两名工程师学习刚买回的实验仪器调试,另一名教师在做自己的实验。突然,一声巨响,仪器在调试过程中发生气体爆炸,40平方米的实验室内几乎所有的玻璃器皿均被震碎,实验室内5人均被飞溅的玻璃碎片划伤。

  此前的一天下午,北京某校焊接馆发生了另外一起爆炸事故。当时,3名博士生在实验室利用高温熔炼炉进行实验,炉子发生爆炸,实验室门窗被炸飞,在气浪冲击下,震坏的木门与窗户飞出窗外。幸好3名博士躲避及时,才避免了这场飞来横祸。

  与前两起事故的当事人相比,云南一起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的受害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校一名博士生在某微生物研究所做实验,不料发生化学爆炸,这名博士生被严重炸伤,面部最大的伤口深至骨头,左手手掌损伤,只留下拇指,右手只有拇指和食指健全。

  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其原因是该冰箱中曾存放过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而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

  某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魏某,上午在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出去吃饭未关电源,实验仪器“转子”还在运转,导致电线短路引发实验室失火。诸如此类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相关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设备老化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发爆炸。

  某高校实验室的烘干机未按时清理,导致烘干机发生爆炸,大火烧光了一层楼。“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有烘干机,按规定应保持烘干机的通风口通畅。人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拔掉烘干机的插头。虽然这些都是常识,却常常被忽略。”某药科大学硕士生田丽对记者说。

  现就职于北京某化学研究所的小王,大学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化学,7年时间目睹过3次火灾和一次骇人的铊投毒事件。

  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现就读于北京某高校化学专业的小黄表示,不少同学都是早出晚归,周末也常泡在实验室,这样高强度的劳作常导致身心疲惫,很容易出安全事故。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内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或失窃,不少实验室、计算机房加装护窗,增设全封闭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的一头封闭,而一旦发生意外将导致逃生不畅。这是北京某科技大学实验教师汪明的担忧。

  前不久,4只未经检疫的山羊进入了东北农大的实验室,28名师生患上了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分析事故原因,黑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坦言:购买实验山羊时未要求养殖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教师未对山羊进行现场检疫,实验中教师未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进行防护。

  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加之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仪器设备都存放在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尤以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多种多样,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也有因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遭黑客攻击的侵害事故。

  面对不断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管理的王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验室安全事故实际暴露的是对教学实验活动监管不严、实验人员相关法律意识淡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堪忧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缘何事故频发?

  “类似东北农大的实验室染病事件没有在我们这里发生,真是万幸。”某地方高校动物学院的李文老师说,下午学生要做动物实验,上午临时去购买动物,检疫等环节常被忽略,这样的做法在一些院校相当普遍。

  采访中,多所高校教师对于东北农大师生染病事件深切关注。在他们眼中,东北农大的事故并非偶然。在高校实验教学中,众多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未受到重视,重视不够、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导致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老师没戴手套就开始实验了,学生洗手时没有消毒液,一只羊经历了几批学生的反复使用。”面对东北农大学生对实验事件的描述,北京某农业院校王老师认为学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这样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王老师介绍,买一只兔子以前要十多元,现在几十元。买一只白老鼠以前是两到三元,现在要十几元。如今,买头羊要上千元,买头牛要上万元。实验动物的费用上涨很快,而实验经费投入却没有明显增加。

  “过去师生实验多用橡胶手套,现在为降低成本很多已改用塑料手套了。”某地方院校负责实验教学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在一些高校,不能每节课都为本科生提供白大褂、口罩、手套等,只有研究生进行研究型实验时,相应装备才能够得到保障。

  在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实验安全的现象。记者采访发现,个别领导有着这样的偏见: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只要注意就出不了大事,而对实验室安全在保障学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东北某医学院校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刘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们那里,实验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惑:学校及医院考虑医疗、临床多,规划动物实验少;实验人员待遇不及临床学科,队伍不稳人心思走;实验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室的实验人员职责是什么?这也许在一些高校并不那么清晰。“在我们这儿,有时把我们看作教师,有时又会把我们与保管员、卫生员等同。”某地方院校生物实验室李老师认为,对于高校实验室来说,仪器的保管、维修、采购、卫生等工作,应该另有专人负责。

  当然,许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还是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实验中心都有规定,进入实验室要穿白大褂、戴口罩、戴手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规定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也有教师不遵守规定的。

  记者在广东某校网站的“实验人员须知”上看到:实验人员不遵守动物实验室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时,管理人员应给予纠正和警告;对严重违反标准操作规程又不听从管理的实验人员,将限制或禁止其继续使用动物实验室。但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被禁止进入实验室的并不多。

  “虽然实验室有许多关于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管理规定,但那仿佛只是一纸空文,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这样的规定,大家也不关注这样的规定,更没有严格执行过这样的规定。”河北某高校学生小陈坦言,实验室的安全并未受到应有关注。

  “在我们那里,剧毒的试剂要两个人,甚至3个人签名才能领取。有些特殊药品需同时使用3把钥匙才能开保管箱的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詹若挺教授看来,实验室安全问题更多是由管理不规范引起的,实验室安全最大的敌人是麻痹大意。

  “前几年,一名上海的博士在使用过氧化氢时,没戴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里,致使双眼受伤。还有实验人员将乙醚提取物置于冰箱中过夜,第二天打开冰箱门时发生爆炸。”中山大学负责实验教学的朱老师表示,减少因疏忽造成的严重安全事故,需要强化教育

  “不少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制度不严、执行落实不细、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朱老师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请临时人员到实验室工作或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相应的安全措施必须强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由于缺乏安全管理,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一些实验教师只能依据自身经验处理。更有甚者,一些缺乏经验的老师不仅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甚至造成秩序混乱。

  在一些高校,由于实验室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少设施因陈旧而无法使用,已配备的设施因维护不到位功能丧失。由于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3年出版了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鼓励各国接受生物安全的概念。此后,我国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特别是2003年北京某实验室感染SARS病毒事件后,实验室安全已深入人心,但安全教育却显得滞后。

  据九江学院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实验室安全知识认知调查显示,在353份问卷中,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认知率为13.6%。三者均知的仅有35人,认知率为0.9%。

  谁来为安全负责?

  不久前曝光的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于高校实验安全的思考,也带来公众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担忧。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管方面存在哪些疏忽与漏洞?实验室中师生的健康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我们想知道实验所使用的动物是否健康,我们工作的实验室是否安全。”拒绝透露真实姓名的山东某学院小陈抱怨,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来保障实验室安全。很多学生坦言实验室安全问题在本科阶段尤为突出,一般来说,只有用于研究生教学的实验室能够享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化学专业读大学二年级的小李对于学校区别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室设备颇有微词。比如,研究生在进行存在潜在危险的重金属离子实验时使用的是一次性试管。然而,他却需要在实验结束后清洗试管。有时找不到合适的清洗刷子,就只能冒着风险用手指去擦洗。

  每周会在实验室里呆足6小时的小李说:“一些专业的本科生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许多实验。我们所做的‘简单’实验也同样存在危险,学校应该同样重视我们在实验室里的安全。”东北某大学实验室负责人蒋老师认为,高校有责任为学生实验提供安全的设备并给予安全指导。

  但同时蒋老师也表示,学生不能完全依靠老师来保证自己在实验中的安全。在实验室,通常一个老师要负责30名左右的学生,尽管老师会四处走动检查学生的操作,但不太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实验说明,同时要小心提防实验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中国农业大学吴清民教授认为,只要加以注意,实验室安全事故是可以防范的。以人畜共患疾病传播途径为例:徒手做实验,手臂上的微细伤口可导致细菌侵入。解剖动物时,有些病菌会形成气溶胶,通过人的口腔、眼结膜传染疾病。这些细节都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