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移民打开幸福之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宁鲁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给岳姣姣带来了如愿以偿的“第三条道路”:2007年,她来到山东蓬莱一所职业学校读书。林立的厂房、忙碌的港口让她耳目一新。她说:“东部的繁华景象,让我生出想要腾飞的梦想。”岳姣姣学习很刻苦,不仅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还被评为“技能标兵”。

  像岳姣姣这样,目前,宁夏每年有近2万人在东部接受职业教育,已有6万学生获益。“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在当地就业。我们每年输送1.5万至2万人,10年就可以输送一个县的贫困人口,解决脱贫问题。”郭虎分析道。

  用优质教育吸引移民自愿主动搬迁

  42岁的魏亮是隆德县观堡乡杨洼村的村民,这几年,一直辗转于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洗煤厂从事洗煤工作。

  前段时间,他专程跑到大武口区的移民小区工地上瞧了瞧。小区绝大部分住房都已封顶,旁边还配套建设了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他还听说,离小区不远,还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教学质量都还不错,孩子上学的问题算是有着落了。“对孩子来说,有了好的学习环境也许就能有好的未来。”魏亮说。

  正如魏亮所说,孩子的教育,不仅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更决定了家庭的命运。为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吸引中南部地区移民主动搬迁,上至自治区党委、政府,下至隆德县委、县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自治区要求移民迁出区县结合生源变化情况,适当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移民迁入区县加速推进县域内县(镇)中小学校的扩建、新建工作,优先保证移民群众子女就近入学。

  作为移民迁入区县,大武口区将接收来自隆德县的1万多名劳务移民,包括随迁子女3000人左右。为了吸引隆德的老百姓移出来,大武口区选择了很多开发商想高价购买的黄金地段,用于建设移民住房和学校、幼儿园。

  作为移民迁出区县,隆德县积极配合大武口等区县,做好迁出移民子女的教育对接问题,还加大对县内移民子女的资助力度,对于县内生态移民子女学前教育阶段免收入园费和课本费,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

  “教育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开发民智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让移民子女也能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只有这样,移出来才能真正脱贫致富。”郭虎说。

  通过职业培训免除百姓后顾之忧

  杜永安是隆德县沙塘镇清泉村农民,早年在新疆务工时学到了电焊手艺,由于没有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不好找活,干着电焊工的活却只能拿小工的工资,每月只能挣1500元左右,这样的情况让他很苦恼。

  前不久,自治区针对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他解除了这个烦恼。通过培训拿到电焊工的证书后,他的工资一下子就涨到了4500元。

  为了让移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在迁入地实现稳定就业,宁夏“教育移民”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区内日益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移民劳务产业技能培训和劳务移民培训。

  2011年5月4日出台的《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教育移民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自治区建立生态移民培训专项资金,区内职业院校要配合地方及相关部门开展设施农业、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等产业技能培训和劳务移民培训。

  2011年6月21日,自治区正式启动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教育培训项目。未来5年内,将通过移民安置区生态移民培训、劳务移民培训、移民学历教育等培训1.22万人。

  在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下,隆德县以及大武口区积极对接、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班。针对县外移民,两区县强化协作,结合劳务移民实际情况,采取了“当地培训、异地鉴定”的培训方式,即邀请宁夏军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隆德县举办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再组织劳务移民到宁夏理工学院参加技能鉴定。

  针对县内移民,隆德县对各乡镇生态移民村组进行摸底,根据移民务工者的意愿和迁入地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移民提供电工、电焊工、园林绿化、餐饮服务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移民迁出后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降。

  “全方位的职业培训解除了移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在迁入地就业、生活,过上期盼已久的幸福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改善民生、助人脱贫,对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也有很大的帮助。”郭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