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的好“阿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宗河

  她被英语专家称为“援藏英语教学的金钥匙”,她被当地党委、政府称为“维护西藏和其他藏区社会稳定的种子”……

  她就是胡艳,从事援藏教育工作18年,辛勤耕耘三尺讲台,培养了“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等400余名藏族学生,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阿妈”。

  援藏英语教学的金钥匙

  1994年,在地方中学教了11年英语的胡艳被特招入伍。当她兴奋地迎来首批藏族高中学生时,他们的英语复试成绩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60名学生无一人及格。原来,80%以上的藏族学生入学前未接触过英语。面对这些大多来自农牧区不会英语的孩子,身着军装的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要让这些藏族学生学好英语,不仅要面对面地讲授,更要心贴心地交流。”胡艳从学唱藏族歌、跳藏族舞、讲简单的藏语开始,让自己融入他们的生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心和学生贴得越近,对教学的研究就越深。但同时开展英语、汉语、藏语的三语教学,既难为了学生,也难住了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研读了多本英语教学专著,专门请教专家、教授,读书笔记及教学后记就有数万字,逐渐摸索出了“培养带读员”、“口语一日一句”、“情境教学”、“兴趣教学”等10余种适合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胡艳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学生的会考成绩从首次的及格率仅为1.7%,变为3年后100%合格。她也被专家称为“援藏英语教学的金钥匙”。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的阳光

  藏族学生远离家乡,高中3年都在学校度过,他们平时最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援藏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给学生,更要让每个藏族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的阳光。”这是胡艳心里坚守的信念。

  班上有4名学生是孤儿,胡艳把他们的生日牢牢记在心里。每到中秋节等节日,她都要把4名孤儿召集到家中,给他们包饺子、吃月饼。胡艳常对学生重复这样一句话:“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有困难随时来找我!”

  学生群桑患肺炎住院,胡艳马上买了群桑喜欢吃的苹果、牛肉干和专门为他做的莲子羹,连续一周,胡艳每天都到医院看望、陪伴群桑,给他讲故事,帮他补课。群桑说:“虽然藏族妈妈离开了我,但我有了您这个汉族妈妈。再不好好读书,我就不配做您的儿子。”

  一天,胡艳在学生宿舍走廊里发现一个烟头。她拿着烟头走进学生宿舍,语重心长地说:“每个母亲都不愿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吸烟,因为伤害的是你们的身体,刺痛的是‘阿妈’的心。”那名抽烟的学生红着脸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

  胡艳爱学生,学生更爱她。上课她还未进教室,学生就把热茶摆在讲桌上。每当她感冒,手提包里总会有这样的纸条:“老师,这是我从家里给您寄来止咳的贝母。”每年毕业生向她告别时,一个个总会扑进她的怀里大声痛哭,有的甚至跪下说:“老师,您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望您……”

  为学生播撒信念的种子

  作为班主任,胡艳总是从点滴培养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信仰是她最爱和学生讨论的问题。

  每天下晚自习后,她总要叫上一个学生陪自己走一段:“我不敢走黑路,你送我一程。”胡艳借此机会讲评学生近来的学习情况,谈期望、提要求;谈西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祖国对藏族人民的关爱。

  学生们说:“短短几分钟,胡老师不光解决了我们的思想和学习问题,还在悄然无声中激起了‘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能够保护老师’的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胡艳说:“学生们今天会保护我、关心我,将来就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关心我们的人民。”

  胡艳所教过的400余名藏族高中生,在校期间全部加入了共青团,其中45人光荣入党。胡艳被当地党委、政府称为“维护西藏和其他藏区社会稳定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