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感恩 道不完的祝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琴

 今年8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王长喜,前些日子收到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50年前他在东北育才小学担任班主任时的班级合影,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老照片。

  “第二排左首蹲着的那个就是我!”王长喜激动地摩挲着照片上一张张模糊的面孔,思绪回到了那段青春飞扬的岁月……良久,他取出信纸,写下这张旧照的来历,并把这份温暖的回忆投进邮筒。

  这封信被寄到了中国教育报负责“感念师恩”主题活动的编辑手中,此时,离第27个教师节已过去两个多月。

  “感念师恩”主题活动是今年教师节前,由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在线、新浪网、腾讯网共同协办的一项大型活动。活动影响深远、余音不断,至今已吸引近3000万人次参与,通过平信、手机短信、网络微博等方式,向恩师表达感谢和祝福。师恩难忘、师德永记,尽管教师节已经过去,但尊师重教的热潮仍在全社会涌动。

  百位社会名人忆恩师

  “因为您的培养,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小孩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大学校长,感谢您!”这是世界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的肺腑之言,在他心中,一位普通农村代课教师的身影至今难忘。

  崔希亮是在农村长大的,小学时有一位民办代课教师一边务农一边教书,虽然生活条件很苦,可是她对学生的爱和教育令人感动。崔希亮回忆说,这位老师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感念师恩”活动期间,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北京文艺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伍洲彤等近百位教育界和文艺界知名人士通过媒体对恩师表达祝福,并拍摄宣传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循环播出。

  “现在我自己也做了老师,希望今后我也能像我的老师那样关心、关爱、关注学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的话语平实而温暖。

  “我的老师告诉我,你多听点别人讲话,虽然你自己有很多意见,但是听比讲好。我现在做事也是一样。”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对老师的教诲身体力行。“对一个老师来讲,最高的境界是桃李满天下。老师们如果看到学生能够为国家教育科研发挥作用,他们是最高兴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对学生寄予厚望。

  老师的一声声教导、一次次鞭策,化作学生成长的动力,培育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校长王英已在教育战线拼搏了30年。她对教育工作的深厚感情,来自小学班主任的影响。“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写了一篇作文《我最敬爱的一个人》,那真的谈不上是一篇好文章,但赵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给的评语特别好。”王英说。

  1.9万人发手机短信致谢

  “老师,我们是风筝,您就是风筝线,把我们送上天空;老师,我们是小草,您就是大地,让我们汲取营养快乐成长。”一位手机尾号为1186的朋友发来短信,用一首清新的小诗表达感恩之情。

  在“感念师恩”主题活动中,参与者既有德高望重的知名院士、大学校长,也有默默无闻的山村教师、家长学生,他们都满怀激动与谢意,向自己最敬爱的老师献上祝福。而手机则成为传达爱与感谢的最佳渠道。

  一条短信仅能容纳百余文字,但就是这短短百余字,却讲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师生故事。

  “小学时我最难忘的是宋修海老师,他身体有病,每天需要定时用海泥泡脚,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坚韧。初中时我最难忘的是姜铭安校长,我一直叫他校长爷爷……”在老师的感召下,这位未署名的朋友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下转第二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