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营养配餐有这么多学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琴 

 “培训会开得太及时了,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20多年,今天才知道营养配餐有这么多学问!每天3元尽管不多,但只要合理使用,就能有效改善山区孩子的营养状况!”听了第一天的培训讲座,湖南湘西州凤凰县教育局副局长龙玉花的心情激动难掩。

  12月19日至21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习培训会议(中部片区)在武汉召开,来自湖北、河北、安徽、河南等中部9个省、175个国家试点县的近400名教育与财政部门负责人齐聚华中师范大学,接受为期两天半的集中培训。

  国家试点、加大投入,每天1.5亿元解决“吃饭难”

  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高度关注,早在2003年就开始逐步建立“一补”政策。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到“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在校生的13%。

  “虽然实施了‘一补’政策,但覆盖面偏窄,补助标准偏低。”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指出,尤其是中部地区,“一补”覆盖在校学生的比例仅为7.2%。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因为不住宿,所以没补助”等情况。

  “据测算,仅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食堂建设缺口所需资金就达790多亿元。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食堂建设不足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田祖荫说,这些问题仅靠地方各级政府现有的投入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用于学生吃饭的财政经费额度可谓前所未有。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二处处长胡成玉给学员们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划拨的“一补”资金有120亿元,如果重新核定贫困学生数量,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增加,估计要达到140亿至150亿元。如今再加上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160亿元,总计用于学生吃饭的财政经费将近300亿元。

  (下转第六版)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特别报道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