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背后的理念之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材,作为传输知识的范本,直接影响到孩子智识的养成和价值的塑造。从媒体的批判和民众的忧虑来看,当前的教材或不太适合孩子成长。而教材之所以不能与孩子的智力和价值成长相契合,其弊因恐怕还是在于教材编写者和编写机构的价值理念的偏失。

  从小培养孩子的大局意识和雄心壮志,自然没什么过错。但对孩子信念和价值的塑造,不应该是简单灌输,而应给予他们判断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语文也好,德育教材的编写也罢,传递的内容理应是常识性的东西。

  单纯把教材当成理念输出的工具,不去考量孩子成长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教材编写者和教育理念的制定者,无疑是狭隘的。教育理应是为文明的进步和个体智识的成长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其他。因而,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教育体系,都应是以常识作为基础,不能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孩子。

  与其说是批判教材,倒不如说是拒绝谎言、拒绝简单的灌输。当语文不再是识文断字、普及常识和叙述真实的工具,那么难免会对价值成长期和判断能力培养期的孩子造成伤害。

  “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近日,某作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当前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一些学者、教师、作家也加入到这一行列。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