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会赢耀八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1-1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省一直十分重视并鼓励中小学生发展艺术特长。图为该省上杭县古田小学学生腰鼓队在表演。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陈志伟 陈晓风 曾志宏 龙超凡 刘宁 张滢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如今,这个曾是战备“前线”的省份成为开放的“前沿”,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正式颁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的大发展迎来了春天!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2011年初,福建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实施了福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全社会郑重承诺,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全面开启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

  不久前,本报“神州行”采访组来到福建,从沿海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亲身感受到福建教育发展有决心、改革有动力、创新有举措,八闽儿女正以敢拼会赢的精神全力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大投入,落实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事业提供保障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年,是福建教育迅猛发展的一年。一年多来,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信心倍增,教育被冠以“靓词”来形容:火热、生机、蓬勃、振奋……

  11月中旬,记者来到有着“福建土楼故里”之称的南靖县,见到该县龙山镇、书洋镇等地都在新建标准化幼儿园大楼,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全县所有乡镇都在新建公办幼儿园,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安排统筹。”南靖县教育局局长张鸿钦说,县委、县政府已规划征地68亩,投入4276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施异地重建,建筑面积达2.3万多平方米,预计2012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这仅仅是福建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缩影。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福建人民敢拼会赢,尊师重教,对教育寄予殷切的希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教育倾注大量心血,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不遗余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多次在调研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时强调,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贯彻落实福建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社会事业,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创造条件,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领域热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暖心工程。

  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多次指出,福建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感,紧紧围绕解决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寻求突破,将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地班子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把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各地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科技规划纲要统筹推进。”鞠维强说,省委、省政府仅今年就出台了15个文件,在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及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加大投入是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福建省进一步落实法定“三增长”,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1%。于是,一项项具体举措“亮”了出来:

  ——明确“四项目标”,即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明显提高、省基本建设投资中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明显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增加增长幅度明显提高。

  ——采取“四个分解”,即分解兑现,把百分比兑现成实际金额,让投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分级落实,省、市、县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分类筹措,除财政资金外,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一一落实到位;分项到位,以项目为载体,用在急需的和有持续性的工作上。

  ——拓宽“三个渠道”,即落实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做到“三个重点”,即重点支持实施教育十大重点项目,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重点保障教育惠民,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重点保障教育公平,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统计,2010年,福建省财政性教育支出360.48亿元,比2009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增长2.38%,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全省代编教育支出336.59亿元,占财政性支出的20.88%。同时,出台并组织实施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提高征收比例政策,落实土地收入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预计今年可增加教育事业投入40多亿元。

  有了投入,福建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看头了,2013年前,全省各地将安排新建幼儿园1215所,改扩建幼儿园825所,新增学位37万个,新增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将超过75亿元,可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园的目标。

  有了投入,福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建设步伐快了,力争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00所,总数超过4300所,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0%;完成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103.8万平方米,改造2059万平方米校舍,已开工面积约占校安工程总规模的88.5%。

  有了投入,福建各地城镇中小学扩容有力度了,至今已投入2.5亿元,新增4.5万个学位,全面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现象。

  有了投入,福建各地中小学教师岗位更有吸引力了,近两年便新补充中小学教师1.1万名,其中农村紧缺学科教师6000多名。

  “福建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环境,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鞠维强说。

  攻坚克难,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福建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是历史的重任,更是时代的呼唤!

  全省各地大刀阔斧推行一项项教育改革,干起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区域人”。今年,福州市台江区有68名中小学教师、校长在县域内校际交流,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仅光泽县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就达202人,占义务教育学校应交流人数的32.5%。

  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目前正在闽侯县、光泽县等11个县区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而且重燃了教学热情。原来,这11个县区都在着力推行“六统一”:统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学校岗位结构比例,统一教师招考聘用,统一教师考核办法,统一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

  (下转第八版)

 

  ■相关链接

  福建教育概况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比2005年提高5.19个百分点;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比2005年提高0.1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比2005年提高2.9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3.4%,比2005年提高22.02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2005年的1.59倍;在学研究生达4.16万人,是2005年的2.1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6%,比2005年提高7.43个百分点。实现“双高‘普九’”目标的县(市、区)增至72个,人口覆盖率达83.1%。

  教育改革亮点

  1.校际交流:教师“收归县管”,由“学校人”变成“区域人”,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以上的教师,以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每届一般3年至5年)的校长需要参加县域内校际交流。

  2.小片区管理:将设区市所辖区及县(市)城区义务教育的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

  3.异地高中班:为便于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等省份农民工子女在福建继续升入高中,并且能顺利参加户籍地高考,开设使用户籍地教材的“川、渝、皖、赣”教学班,解除农民工子女升学的后顾之忧。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