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童年随风而逝
■王珺
5月,郑州市四年级小学生王梦缘收到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寄来的证书,上写:“王梦缘同学:你提出的关于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不是三趾蛞蝓是三趾树懒’的建议已被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采纳,感谢你为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所作出的贡献。特此证明,以兹鼓励。”
5月,一首六年级小学生创作的诗歌在网上不胫而走。“……就这样又十分怀念你轻摇的蒲扇,又十分怀念那冰雪的微笑/水渐渐热起来了,你渐渐来了,冬天是用来怀念你的,这个季节是用来/怨恨和折磨你的,时间就这样把我抱起来了,就这样来了就走了……”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引来围观者众,小诗人王芗远被文艺界名人赞誉为“诗歌天使”。
5月,空气因一个叫黄艺博的少年而被搅动得格外躁动不安。“一两岁熟知成吉思汗,两三岁看新闻联播, 7岁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被当地媒体正面描写的优秀少年以令人瞠目的早熟和照片上一本正经、官样十足的姿态,遭遇了网络上疾风骤雨的洗礼。
5月,广州高中生陈逸华因在广州地铁1号线举横幅反对地铁“统一”化翻新行动显示出可贵的公民精神,受到网友的普遍褒扬,被尊称为“横幅哥”。
5月,关于孩子的新闻在媒体和现实中轮番上演:八中少儿班初试,千余“小神童”竞争30名额;小升初、占坑班、推优、摇号再次成为热词刺激着家有“小六生”的父母的神经;某名校初三女生因“一模”成绩不理想而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言及童年,人们总会慷慨地使用标示美好、快乐的形容词。不错,童年本应是一幅温暖、明亮的画面: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稚气,有“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的顽皮,亦有“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的呵护。
然而,人们又常常因现实的种种错位和无奈而在有意无意中伤害童年中的孩子,以至于天真烂漫、风轻云淡的童年渐行渐远,甚至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父母望子成龙的热切,学校对高升学率的追逐,社会对庸俗成功学的迷狂,都使“做孩子真难”不仅仅是一句无病呻吟的歌词,更是有目共睹的坚硬现实。
于此情势下,大人们对孩子童年世界的构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成为一件需要思量的事。
给教材挑错的王梦缘是幸运的,当北师大版教材编委会收到她的指错邮件时,主编刘坚特意叮嘱:“记住这个小朋友,不论对错。”编辑部专门请教了专业人士后,证实王梦缘的意见是正确的。
黄艺博则在网络激流的裹挟下,在人们对官本位的愤怒中充当了牺牲品。你可以对“五道杠”在淘宝热卖抱一种娱乐的态度去围观,却不应该让一个孩子成为被讥讽、嘲笑的笑柄。
说到童年,不可避免要提及波兹曼和他的《童年的消逝》。在他的理论中,童年的概念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诞生,又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使童年渐渐消弭于成人世界。
事实上,随着新媒介的层出不穷,随着社会价值观伴随经济发展的演进,理论意义上的童年和现实世界里的童年都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因此,才有了解放童年的呼声。
学者徐贲引用社会学家布勒那的观点,认为童年有一种“内在的善”,正是因为有“内在的善”,童年才值得挽留和维护,童年的逝去才成为令人惋惜的事。童年“内在的善”包括无忧无虑、不必承受成人生活的沉重压力、有充裕的游戏玩耍闲暇、不需被迫为生计工作操劳,身体不受药物或有毒物品的控制等。
为了这个世界的健康,为了童年健康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社会、家庭、学校理应担起保护“童年之善”的责任。
“附和你的风热了,反对你的风没了” ,王芗远的诗句有着超出六年级孩子的成熟和深刻,但我更喜欢他于诗歌结尾处这句轻轻的咏叹:“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走了,我就这样出人意料地长大了。”成长本该如此清新自然,带着孩童的天真和淘气,带着恶作剧和一些可以原谅的小过失,带着如花蕾绽放般的惊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