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村校招聘遭遇户籍门槛
“没有户籍,就没法解决编制;没有编制,财政就不会拨款发工资。”在近日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北京户籍”成为不少学校招聘的必备条件之一。本地师范生连“城区学校也满足不了”,外地师范生想进又进不来。部分京郊农村校只能在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中选择,而这样的北京生源,也是少而又少。京郊农村学校正面临教师招聘的现实难题。
“都这么久了,一个投简历的都没有!”听到记者询问教师招聘的情况,刘胜宝如是说。刘胜宝是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校长。这次参加北京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教育类专场双选会,通州四中非常重视,校长刘胜宝亲自带队,从通州区赶到海淀区招聘。但是早上9点开始的招聘会到了10点半,通州四中还没有收到一份简历。这让刘胜宝多多少少有些郁闷。
户籍限制卡住京郊农村学校
整个上午,只收到一份基本符合条件的简历。说基本合格,是因为投简历的并不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正在考教师资格证。
在招聘需求的海报上,简洁而清晰地写着:“招聘高中政治教师一名”。在具体要求上,写了三点:应届毕业生,北京生源,本科及以上。
要求并不算复杂,为什么没人应聘?除了专业要求,“北京生源”成为拦路虎。
“请问外地生源行吗?”有位女大学生走过来问道。“不行。”刘胜宝摇摇头。“我不要求解决户口。”应聘者不甘心。“没有户口,就没法解决编制,没有编制,财政就不会拨款发工资。”刘胜宝解释说。
类似的问答在上午进行了很多遍,不少大学生遗憾地离开。
前段时间,通州四中也面试了几位候选人,但试讲情况不够理想。参加这场教育专场招聘会,就是希望有挑选的余地。但是整个上午,只收到一份基本符合条件的简历。说基本合格,是因为投简历的并不是师范生,也非就读于师范院校,但正在考教师资格证。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虽说专业不是政治学,但也和政治沾边,有北京户口。“你拿到教师资格证再和我们联系。”刘胜宝说。
招聘新教师,却几乎没有挑选的余地。一直都这么难吗?
“前几年招聘还是挺好的。得益于政策支持,2003年,我们学校有招外地生源学生的名额,2005年到高峰,那些年,我们挑选余地很大。”通州四中负责招聘的李老师说,因为不受户籍限制,一些北京“211工程”学校的外地生源,或者其他省市师范院校的学生都踊跃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多,学校便能优中选优。但近几年,学校没有外地生源名额,选择余地小。
为了控制进京人口,北京市每年都会公布接收非本地生源毕业生紧缺目录。2000、2001年北京市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生紧缺专业目录中注明“带‘*’专业主要用于补充我市中学师资”,2002、2003年“师范类专业”单列一项。2006年也单独注明“教育系统引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2007年之后没有再注明师范专业。没有政策倾斜后,农村教师招聘被户籍限制卡住了。
没人投简历,刘胜宝也去其他展位转了转。和通州四中在同一天招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展位上写着面向全国招聘。中午12点半,其他展台基本都不再有应聘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展位前还排着长队。该校显然没有想到招聘如此火爆,事先只派了一位招聘老师。其他展位的老师吃完盒饭,收拾撤展的时候,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负责招聘的老师盒饭还没打开。他看着有增无减的长队,略带抱歉地说:我去一下洗手间。“应聘者太多了,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位老师说。
对此,刘胜宝也很无奈:“我们没办法像一些民办、私立学校,自己有财力给没有编制的教师发工资。所以我们要求必须是北京生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招聘教师可以不受户籍限制。
如果中小学招聘大多要求北京生源,那么北京生源师范生能否满足需求?
京籍师范生“连城区学校也满足不了”
方煜东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学校对本地生源的渴求。学校的实践基地,在城区有75个,郊区有50个,但毕业生有时候连“城区学校也满足不了”。
方煜东最近电话不少。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方煜东接到不少小学的用人电话。北京市朝阳区有所小学辗转找到方煜东,希望能招几名初教院的学生,方煜东只能抱歉地说:“我们的学生基本都签完了,要不您等等我们下一拨毕业生?”
首师大初教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小学教师的学院,均为北京生源。学院提出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的培养方针,特别适合小学一线教学需要,学生去了就能上手,很受欢迎。还没到毕业,初教院今年毕业的310名本科生就业意向签订率已经达到95%,去年316名毕业生就业率100%,签约率95%。“一般小学都会提前8个月至1年的时间预订我们的毕业生。”方煜东说,“本科生基本上毕业前一年就被订得差不多了。”方煜东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学校对本地生源的渴求。
每年12月份,学院会组织供需见面会,一般都有一百三四十所学校参加,300多名毕业生供不应求。从前年开始,学院招生人数增加到350人,但从现在的用人需求来看,依旧不够。
“我们是初教院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有初教院学生过来实践,但每年都没有‘抢’到人。”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张学锋说。方煜东也很无奈,学校的实践基地,在城区有75个,郊区有50个,但毕业生有时候连“城区学校也满足不了”。
虽然学院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希望能多一些培养计划,虽然学院建院之初是按招满600人建制,现在招的人数还远不到600人,但方煜东也知道,学校的培养计划需要与北京市、学校整体的招生计划匹配,不可能无限扩张。
据首师大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刘锐介绍,该校本科师范生中,75%是本地生源。除了考研的学生,师范生都是在教育行业就业。每年首师大的师范生就业都很稳定,就业率在98%以上。在4月初首师大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参会学生寥寥,组织招聘会的招生就业处老师很自然地解释说:“学生基本都签完了。”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几年前曾联合多个部门,做了一项《京郊义务教育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远郊区县骨干教师短缺。全市2415所中小学,10个远郊区县占据了58%,在校生60.8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8.6%。然而,远郊区县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共计369人,占全市1009名的36.57%,其中在农村任教的不到50人。这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和教学质量。
对远郊区县而言,这种现象现在有改观吗?
农村校降格以求招聘依然困难
本地师范生供不应求,不少远郊区县学校招聘便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就行。但即使这样,远郊中小学教师招聘仍然困难。
“我都上赶集网发招聘的帖子了,还是没招到合适的人。”张学峰说。漷县镇中心小学是北京市通州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东南,下辖8所完小,服务全镇61个行政村。学校从2006年开始公开招聘,但至今没有招到过一位首师大或者北师大的毕业生。
既然师范生供不应求,不少远郊区县学校在教师招聘中便不要求是师范生。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就行,但同样需要有北京市户籍。但即使不要求是科班出身的师范生,漷县镇中心小学每年招聘仍然困难。
张学峰每年都和首师大、北师大、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在他们的就业网上留下学校的招聘邮箱,但只收到过几封应聘邮件。
“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可能先选城八区的,即使是郊区县,也会先选择县城中心的学校。像我们这种和河北、天津接壤的远郊地区农村学校,北京孩子考虑得少。”张学锋说。
在工资待遇上,农村校和城里学校基本都均衡了,为什么农村校还是招人难?“也许北京生源毕业生觉得在城市教书更有面子吧。”张学锋有些无奈。
在招聘会上,张学峰收获了厚厚一叠简历。原以为这能让他轻松一些,但他并不乐观。张学锋心里明白,收下这些简历,只是想给每个人一个机会。投简历的毕业生九成都没有北京户口,他们想招也招不进来。
而引进非京籍毕业生难度正逐年加大。今年北京区县应届毕业生进京落户基本限定研究生。与去年相比,朝阳和海淀等区均要求用人单位引进“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应届研究生”,海淀和丰台同时要求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一致”。而昌平区则仅限于“北京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部委所属院校及列入‘211工程’院校毕业生”。今年非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条件和范围虽然未见收紧,但各区县分配下来的指标却有所减少,只能优中选优。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各区县正在受理辖区内各单位引进非京籍毕业生的申报,北京市的留京指标也会根据各区县上报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因此,最终数量将在6月底方能确定。不过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留京指标肯定要比往年有所减少,预计将比去年减少1/3以上。据了解,海淀区今年分配的名额只有1000人左右,较之去年的2000多人减少了一半以上,其他区县也均表示分配的名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随着留京指标的减少,能分配到农村郊区学校的指标更是极其少,极其难。这使农村学校想招外地学生也招不到,外地学生想进也进不来。
“您好,我能拿回我刚才的简历吗?”一位应聘者匆匆跑过来,“我看中了旁边那家单位,但简历不够了。”张学锋耐心地帮他把简历找了出来。
早在今年2月,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史绍洁曾表示,今年的本市公务员考试中,部分职位向外省市优秀毕业生放开,这意味着北京市公务员招录,户籍限制被首次打破。如果公务员招录能打破户籍限制,那么教师招聘能不能像公务员一样作出打破户籍的探索?即使不能打破户籍,能否在户籍政策上向农村校教师岗位倾斜?比如拿出一部分进京指标指定给边远农村学校,而不是像现在有些边远农村校一个进京指标也没有。
如果我们的教师岗位,特别是京郊边远地区教师岗位,能向所有有才能、有志向、有从教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敞开,这既是给外地生源一个希望,也是给边远农村校一个希望。当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踊跃报名、公平竞争时,农村校也能优中选优,择优录取。招到的优秀人才也能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师行业竞争力。农村师资的提升,自然会促进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提高了,也能促进区域均衡,提高教育满意度。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但愿农村学校的师资不要被户籍门槛困扰太久。
■本报记者 张春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