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教书和摄影组成我的生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少年时期,邓伟跟随李可染先生学画,深受先生画风影响。在国外拍摄之余,他经常“泡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在这家免费参观的美术馆里,有太多的艺术珍品足以使他驻足一整天。邓伟最爱去的是伦勃朗画作陈列室,伦勃朗绘画中的许多作品采用暗色调局部用光的画面构成,形成凝重深邃的意境,邓伟非常喜爱,并深受这种绘画风格的影响。从那时起,邓伟开始了真正的肖像摄影创作,并从内心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掌握了更为专业的摄影技能。

  然而,真正让邓伟心甘情愿地付出寂寞年华,义无反顾走下去的动力是那些曾经走入他镜头里的人们。“我游走世界各地,希望拍摄下那些伟大名字背后,真实而永恒的瞬间。我真正喜欢上的是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用我的心去感触别人的内心世界,用我的眼睛去放大生活中细小的美。”

  在邓伟30多年的拍摄中,出现过很多令他感动的人和事。每一次面对一个人物时,邓伟觉得他记录的不仅仅是影像,而是一次次情感的交流。2004年,“邓伟摄影展”在纽约举办,曾经被拍摄过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特意从法国赶来参加开幕式。那天天气非常寒冷,达到零下十几度,基辛格看完展览,在几位保镖的簇拥中突然转过身来抱住邓伟说:“孩子,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那一刻,邓伟感到温暖,这种感觉超越了摄影本身的意义,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那位我20年前下乡结识的老牛倌,总是笑呵呵地说自己很满足,因为所有想要的东西在村里的小卖部都能买得到;在巴伐利亚森林狂欢节上遇到的那个漂亮的男孩,很骄傲自己是大森林的孩子;赴巴基斯坦拍摄时,在白沙瓦城中一间简陋的修车铺子里,我见到两个年轻的小学徒,虽然生活得艰难,却依然勤勉工作;站在水稻田里竖起大拇指的袁隆平,被大家称作研究所里最牛的老头;手拿篮球的姚明,仿佛在倾听天籁之音……”这些年创作的肖像作品,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曾给过邓伟许多感动和勇气,也促使他不敢有丝毫倦怠。“也许并不是每个瞬间都有记录的价值,但打动过我的每一张面孔都值得永远珍藏。”

  教师是一生追求的职业

  “艺术创作可能是一个人的事,但教育可以传承文脉,个体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

  “邓老师的课不是从讲台开始的,无论是小班上课还是几百名听众的讲座,他都会早早到场,‘潜伏’在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聊天,那会儿,讲台是空的。上课时间一到,他会立刻从人群中‘冒’出来,说着刚才某位学生的困惑,或者刚刚上映的一部电影,徐徐走上讲台,开始讲课。”邓伟的学生匡林华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师。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邓伟又回归讲台,实践着他的另一个理想——当老师。“教师是我一生追求的职业,这不仅是因为父亲的影响,也是从小到大老师们对我的言传身教。”邓伟的父亲是大学教授,两个姐姐也是教师。从小他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幼儿园园长董玉振到大学摄影系主任郑国恩、班主任吴印咸,从小学老师教导他珍惜每一个铅笔头到大学时跟着李可染学画,跟随朱光潜学习美学,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邓伟都能脱口说出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点滴故事。

  “尤其是朱光潜、李可染先生对我的引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邓伟刚开始学画时,李可染并不急着教他学画,而是给他讲述黄石公授书的故事,教导邓伟要学习张良的勤奋和守时。邓伟还记得李可染先生有三枚印章:其一是“不与照相机争功”,他认为“相机有相机的文字语法,画笔有画笔的文字语法”;其二是“废画三千”,邓伟不止一次看到,李可染把旁人看着好好的画给撕了,他希望自己留下的都是精品;其三是“白发学童”,年过七旬的李可染说:“七十始知己无知。”大学时的每个周末,邓伟都会到朱光潜先生家里去学习,记得冬天里朱光潜在家里给他做土豆烧牛肉,临走时先生还不停地往他书包里塞橘子。这些温暖的画面经常浮现在邓伟的脑海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老师言传身教的优良品质,邓伟如今也在不经意间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徐爱迪对邓老师的第一堂课印象深刻:“您很生气地指责我们迟到,却很高兴地为我们真实说出迟到理由而鼓掌。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会为别人鼓掌的人,这是您教给我们的第一堂课。”  

  “他对同学犯错后的宽容大度,对同学表现不俗时的表扬勉励,对学生学业有提高时的中肯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学生梁天慧说,“能够成为邓老师的学生很幸运,老师有时候就像我们的大朋友,心态比我们更年轻前卫。这种心境、态度,是比专业知识更能影响我的东西。”

  尽管邓伟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辅导员,但他却熟悉班里的每个学生,在课上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言。邓伟的课余时间是属于学生的,每次一下课,他就会被学生围在中间回答每个人的问题,常常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哪怕是节假日,只要学生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到他。“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对我的,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不变的,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负责。”邓伟说,“艺术创作可能是一个人的事,但教育可以传承文脉,个体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我在多年的拍摄中积累了一些艺术创作的经验,同时采访过许多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他们给予了我启迪,我愿把这些再传授给学生。”

  在努力做好教师的同时,邓伟在摄影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他于2008年举办了奥运主题的“爱琴海的太阳”个人摄影展,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了“北京人”摄影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又举办了“中国人”摄影展。这些利用假期拍摄、编辑的个人摄影专题丰富了邓伟的摄影实践,也被他赋予了新的含义:“做教师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而摄影是一个实验场。教师的职业督促我不断学习,获取这一领域中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及讯息,而摄影实践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体悟、新的收获,我可以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给学生们。”

  如同最初的那个年轻的登山者,为了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目标,邓伟仍不知疲倦地攀登着……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邓伟小档案

  邓伟,著名摄影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

  他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出版《中国文化人影录》、《邓伟世界名人肖像摄影作品集》、《邓伟看世界》等20余部个人专著。他是迄今为止第一位环球拍摄世界名人的摄影家,曾多次在中、美、英等国及联合国举办个展。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希腊“索菲”奖、美国PPA国际摄影杰出贡献奖等荣誉,作品被英国女王、美国总统及中外数家国家美术馆、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