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王的儿子与农夫的女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苗向东

  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在指导孩子时却往往成了束缚。于是,很多很有成就、很有专长、很有水平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却难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他也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渔王”。从孩子懂事起他就手把手地传授捕鱼技术,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因为只要按照他说的做,就能走捷径,学得最快。孩子一开始很调皮,总是喜欢另搞一套,这让父亲大为光火。他长大了,父亲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

  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父亲一直让孩子跟着他学。可是孩子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按照父亲说的做。每当此时,父亲就会说:“你别乱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听我的没错。”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孩子乱来,就会大骂道:“不能这样,这样会翻船的,是要出人命的。”后来把孩子吓住了,只能亦步亦趋,最后虽学到了父亲的很多经验,可却并不出众,没有成为“渔王”,这让父亲很是苦恼。后来有人听了他的介绍便说:“你的成长是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而你偏偏不让孩子去闯荡。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翻船的失败,没有血的教训,是成不了大器的!”

  而另一位农夫看到女儿画画很有天赋,便不惜血本把女儿送到一个画家那里学画。一次,孩子画了一棵树,她在树上画了一只鸟,却画得比鸡还大。画家皱了皱眉,问孩子为啥,孩子说:“现在的鸟太小,她希望大家别打鸟,让鸟长大一些。”又一次,孩子画了自己在臭水沟里玩。孩子父亲看了,心里犯嘀咕:“只有人到大海里玩水,哪有人在臭水沟里玩水的呢?”父亲正想骂孩子,但画家示意别说。画家便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孩子说:“要是今后小水沟和城市的内河的水都变得清起来,多好啊。”画家夸奖道:“你真聪明!继续画吧!”父亲有些生气了,真想骂:“这怎么可能呢,你可别误人子弟啊!”但还是忍住了。后来女儿又画了一匹马,她的马却长了翅膀。画家夸奖道:“画得真好!”后来这个孩子参加了世界儿童画展,却得了一等奖。这让她的父亲惊喜得不得了,夸奖画家:“你真有两下子啊!”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拥有一身熟练的技术,如果坚持按成人的标准、思维、习惯、技术来教育、要求孩子,就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而第二个故事的画家却是一位大家,他知道创新是生命,为此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创新思维,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出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