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石花开五百年 桃李香飘七十载
德能并举丰羽翼 梅花开处石敢当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腾飞的翅膀。70年来,泉州一中始终把教师发展视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下大功夫抓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职业思想稳固、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能战斗、敢担当的团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在泉州一中,看教师先看德行。学校完善了《泉州第一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以师带生、以生促师的动态师德考评制度。通过学生、家长了解教师的师德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学校每学期均组织各班学生以问卷形式对教师的德能表现进行评价,满意率皆在90%以上。把师德纳入考评范围,在教师奖励、职务聘任、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用赖东升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道德作为教师必备素养的重要性”。
为推动师德建设持续、深入进行,泉州一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学校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以“爱岗敬业,争做优秀一中人”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习意识、进取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师德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一批在师德师能方面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泉州一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多种举措走出去、引进来,考以察、培训、学习等满足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实现教师专业的大发展、大提升,让教师在专业层面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学校充分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建立起“名师”促学校队伍建设、“名师”促学校发展的机制与文化,启动了校“名师工程”及省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加强新老教师“结对子”的管理,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交流,努力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适应课程改革,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进而打造一支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仅在2011年,学校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比武中就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数十二人次。地理组教师经连续5年获得泉州市学科教学比武一等奖,连续4年获得福建省学科教学比武一等奖。名师战略促使学校名师辈出、群星闪耀,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泉州一中有全国重点高中骨干教师3名,省、市学科带头人16名,省市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46名,市级及以上教坛新秀31名。
在培养造就名师过程中,泉州一中特别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引导教师向着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校教研室加大对学校现有国家、省、市、校级科研课题规范管理的力度,2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以及21个校本课题顺利开展。课题的实施与推进,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仅2011学年,学校教师就发表CN级报刊论文67篇,各级各类比赛论文获奖57篇,12位教师担任各类教辅主编、执行主编或编委,编著25本(部)书籍。
特色彰显磐石坚 素质果硕腊梅香
学校要进步,特色是关键。泉州一中办学特色始终非常明确,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已经形成很高的品牌辨识度,并保证了学校沿着一条直线,持续向前发展。
学校大力加强建立与学校特色建设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学校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三个基本点,构建与学校特色建设相适应的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园文化及德育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等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学校进行学科课程的调整优化,适当压缩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时,开设了语文阅读与表达、趣味数学、外语阅读与表达等学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发展学生特长,增强课程趣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鼓励优秀教师组织学生社团,借此建立以“培养个性,发展特长”为目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强化活动课程,在科学、艺体活动中,实现学生科学、艺术等素养的提升;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声有色,社区服务定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探究与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发了校园文化、德育等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个人修养,在文化浸润中涵养端方有为的君子栋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开发出近百门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的机会与平台,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育就会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作为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学科特色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泉州一中关注的重点。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化的学科教学特色,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给教师创造条件与机会,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学公开观摩等各种活动,让有特长的教师担任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例如学校地理、语文学科教师群体,能够自主地从实际和需要出发,依据学校“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的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的发展总体构想,综合学校的办学积淀优势,引导师生孕育学科特色。地理学科教学特色鲜明,教师团队展示出的各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也引起了省市专家关注,获得高度认可,连续五年获得市学科教学比武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得省教学比武一等奖,并获得省首届基础教育学科基地校称号。学校的作文教学特色以其独特的课程目标、设计方案、教育教学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充分展示了特色学校建设的特殊性,凸显了师生教与学的个性化,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校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名家、新人。近年来,学校又研究开发了系列作文校本教材,开设相关课程,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作文特色教学作为一项校园品牌,已经发展成为泉州一中众多特色中的拳头项目。
通过深入推行“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素质教育模式,泉州一中的办学特色得以加强,办学内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考成绩突出,本一批、本二批上线比率连年攀升,保持了“面”上大丰收、升学高效率传统优势的同时,再次实现了“点”的突破:继2009年郭蔚臻同学勇夺泉州市高考文科“状元”,2010年龚玉婷同学又在北京大学面向福建省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文史类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均被北京大学录取;2011年,谢莹莹等6人、郑艺颖等4人分获省高考文史、理工类数学单科“状元”;2012年,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李毓同学又获得全省总分第二名的佳绩,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录取资格。刚刚复办的初中部,亦在2010、2011年中考中取得突出成绩,为实现“把握机遇,打造品牌,证明自己”办好初中的目标开了好头。学科竞赛成绩年年实现新的突破:2008年,连亦旻、李晔晨同学在福建省赛区数学奥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赖树波同学获得福建省赛区信息学奥赛一等奖;2010年王冠同学在福建省赛区化学奥赛中获得一等奖,肖宇光、潘振忠、董晴谊三名同学获得全国数学联赛福建赛区一等奖;2011年肖丽娜同学获得福建省赛区化学奥赛一等奖,刘家昌、黄哲雄、陈伟诚同学获得全国第17届信息学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叶子豪、刘佩聪同学勇夺第9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中组金牌。学校每年均有300人次以上的同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以梅筋石骨为文化积淀,泉州一中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全面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创品牌、争第一,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就像是校门口那两棵古榕,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依然奇绝挺拔,在教育的漫漫征程中承载着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美好回忆,彰显着“梅石”和而不同、芳香端正的君子格调,延续着“梅石开,状元来”的千古曲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