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蔡继乐

  3月17日上午,几名来自省内外的高教专家应邀来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对学院的创新课程建设进行评估论证。

  “今后像这样的创新课程建设论证会,每年都要开,目的就是要把真正的创新课程评出来。”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说。徐同文所说的创新课程建设是这所地方高校眼下正在大张旗鼓进行的课改试验的重要内容。

  一所地方高校何以要进行课改?其课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山东轻工业学院。

  能提供“面包”和“牛奶”就不要塞给“煎饼”和“窝头”——

  为学生定做有用的“课程套餐”

  2010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徐同文调研发现,现在许多高校不少专业课教师一直沿用同一本教材在为学生上课。

  这一发现让徐同文感到有些震惊。“这些课程就像‘煎饼’和‘窝头’,陈旧过时,缺乏营养。为什么不给学生吃‘面包’和‘牛奶’?”在徐同文看来,“课程是质量的核心。学生交费上学,是消费者,他们购买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课程。要让学生消费新的、先进的课程,而不是陈旧的、落后的课程,这是高等学校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轻工业学院开始走上创新课程体系改革之路。经过细致的论证和广泛动员后,去年3月,学院创新课程体系改革首批“试点班”开班。学校从54个本科专业中,遴选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5个专业先行试点,每个专业各选一个班,共200名2010级学生加入首批试点。

  学院教务处处长马万勇向记者介绍了“试点班”的创新课程设置:“大一重点强化应用外语和网络信息工具训练,大二开设素质能力必修课及素质拓展课,大三开设专业核心创新课程,大四则主要开设与就业有关的职业能力课程。”

  创新课程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从国外合作高校直接引进最先进原版课程;二是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外顶尖知名高校的网络课程;三是将本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的专业前沿课题转化为课程;四是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或学生到企业学习。

  “由于试点成效显著,2011级试点扩大到48个班2200名学生。”马万勇说,“今年秋季时,全院所有专业将实行新课改。”

  “一本教材教十年”的情况决不容许存在——

  课程创新带给教师压力和动力

  学院创新课程改革推行伊始,便在全院引发了一场“地震”。首先受到震动的是教师。

  为什么感到震动?因为按照学院新的课程体系要求,教授必须要创设、开发自己的课程、教材和讲义,每门课程都要建立课程资源库,要做到“三变”,即变课本为主为讲义为主,变一本教材为多种参考书,变课堂作业为主为单元主题论文为主。

  “这意味着教师再也不能仅靠一本备课笔记就能吃一辈子教授饭了。”徐同文说,“过去那种‘老师讲废话,学生读旧书,一本教材教十年’的情况决不容许存在。”

  胡心平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一名年轻教师,已经教了五六年材料专业课的他现在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转第二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