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幸福的教育歌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师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 探讨 外籍教师在上课

  ■按语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教师群体。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教师个人价值观的觉醒,教师已不再只是挥洒汗水的园丁与黯然落泪的红烛,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尊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如何让人才变得更加优秀,就成为了广大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事关学校前途与命运的重要教育课题。

  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来支撑。棠外能够不断攀登教育高峰,能够持续演绎教育传奇,与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拥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方温暖家园,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安居乐业,快乐生活着;在这方教育沃土,老师们培植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也使自己的职业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这方精彩舞台,每一位教师都是幸福的教育歌者,以他们不断增长的才情与智慧,去歌唱生活,去礼赞教育,去托起教育美好的未来,去唱响民族永恒的希望……

  在棠外人唱响团结进取的主旋律后,也放飞了他们最美的梦想。

  以精细缜密的专业培训激扬智慧,放飞梦想

  ——奏响创新超越的最强音

  于笔者而言,与棠外教师交谈绝对是一次快乐而充满意义的心灵之旅。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像是一座“宝藏”,里面有珍贵的“教育经”,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教育故事。心思细腻、思维敏捷的孙晓晖老师,热情似火、博学多识的周永孝老师,恬淡如云、才华横溢的张利军老师,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走过四所学校,而棠外的教师培训是最有特色、最有成效的。”“选择棠外是缘于一次偶然,而留在棠外则是必然。感谢她让我不断成长,让我更加成熟!”老师们如是说。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师之道尤其要锻炼。”那么,棠外究竟是如何锤炼“教师之道”的呢?

  “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如琴瑟的好乐章真情在弹拨”

  在棠外,从上至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将办学的定位确定为办“大众教育”。要广洒春晖于每个学生,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能只是“一枝独秀”,必须是“百花齐放”。棠外将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浮夸,不搞“形象工程”,而是切实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好台、架好桥、铺好路、服好务。

  教师进校后必须在学校自成体系的师培工程中继续学习,甚至新入职的毕业生每年5月就要到校见习,学校制订了《见习教师培训方案》,做到有培训、有实践、有验收、有评价。“教学研究要下移,教师培训要前移”是棠外始终坚持的教师培训策略。

  学校坚决避免教科研与教学“两层皮”的弊病,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小课题研究,实现了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使教科研真正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例如,老师们发现学生不爱穿校服,于是,就针对“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穿校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校服;适合学生的校服管理制度”等研究结果反映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为学生管理工作建言献策,使教科研蜕去了华而不实的“外衣”,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推动力。这样的教科研,老师们进行起来得心应手,学校也能真正受益其中。

  在棠外走访,笔者时时都在被教师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共进的氛围所感染。“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精神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学校采取师徒结对的培训方式,并进行双选制,师父选徒弟,徒弟也可以选择师父。为了使“继续教育”的面扩到最大、质有显著提高,学校创新性地实行“升级版师培”——成立了各学科“教学师培骨干团队”。通过推门听课、教案随机检查等途径对所有教师进行校内督导。师徒结对究竟成效如何?让我们来听听老师们的感受吧。张敏老师在一篇题为《感恩师父,感谢成长》的文章中,这样描述她与师傅曾凡莉之间的深情:“我真心感谢她。感谢她这么拉得下脸教导我;感谢她每次都抹去我之前的不乖,重新赞美我;感谢在我每次对事颇有微词时,她语重心长地开解我;每次有好吃的好喝的时候没忘记我……”李萍萍老师在培训心得中更是写道:“在棠外,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年轻的,有活力、有冲劲,那种青春洋溢和蓬勃朝气值得我去学习;年长的,有经验,他们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就是一本活教材,更值得我去学习;文静的,往往是有内涵的;外向的,往往是不畏失败的……只要有心,定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棠外的班主任培训也采取师徒结对方式,这是棠外的一个创举。“师父”一个年级确定一个“徒弟”,进行重点培养,周期为一年。有经验的“师父”班主任们创造出了很多颇具新意和实效性的班级工作方式。他们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孩子们的成长解疑释惑。如针对初二的孩子处于逆反期,张利军老师在“常态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了“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的讨论,告诉孩子们要掌控好那根关键的线,否则人生就会如断线的风筝一样,要么飘落荒野,要么高挂枝头,没有了意义与价值。班上有的同学成绩进步了,全班同学都会为他鼓掌祝贺,张老师还会给大家讲小鹰成长的故事,使大家懂得,小鹰只有经过历练,才能最终高翔于蓝天之上,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家前进的信念。一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些孩子的书桌比较乱,就在班里开展了“扫除力,让你的人生创造奇迹”的讨论,收效很好。如此,以小见大,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了一盏盏心灯,照亮了前行的路。而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师父”会毫不吝惜地传授给“徒弟”以及其他的教师,让大家都受益。

  此外,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起好“传帮带”的示范作用。作为师培第一责任人的教导处和政教处主任,更是全面和全程督导各级各类师培活动。这使学校师培活动呈现出组织多维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和效果显著化的突出特点。

  棠外还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实施“量身打造”的培训计划。针对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制订青年教师职业规划书,包括教师对自己的现状分析、总体发展规划、阶段发展目标以及实现措施等。在老教师的帮助、辅导下,新教师很容易就能进入角色,老棠外人的优秀品质很快就在新教师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学校还采取“以中间促两头”的策略,加大“栋梁工程”和“名师工程”的力度,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各得其所,不断实现跨越和发展。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更高更快更强是不变的承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对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棠外“3+1”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将工夫花在课前预设,花在课堂点拨,以少讲促精讲,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艺,追求教学水平的更高更强。

  为了帮助、督促教师不断攀登教学技艺的高峰,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以更好的姿态投身课改,并受益于课改,棠外抓住“3+1”教学改革的绝好契机,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以实现师培的综合效应。首先通过培训“洗脑”,“3+1”四要素(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延伸)教学改革策略的目标指向是实现“课堂高效”。其科学性体现在:顺序可以灵活,比重可以调整,频率可以重复。在四要素中,实现“课堂高效”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自主学习”: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有兴趣地学、主动地学、高效率地学。其次通过实战“洗手”,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研讨沙龙和课堂教学大赛。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所有教师以问题为课题,以课研促进教研,以反思深化教改,每个学科组必须有教研的课题,每个学科教师都有研究的问题,以此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如今,这一理念在棠外教师中已经深入人心。得益于黄光成校长对于师培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缜密高效的师培举措,得益于教师间的团结互助,经过引进、培训、培养,学校已拥有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近两年,全校教师发表论文214篇,论文获奖321次,各级课题结题43个。尤其是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市、省、全国屡获殊荣。现451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399名,另有省高考命题组成员2名。从2005年至2011年,学校派出45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大赛,共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14个。

  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最为民主、宽松、积极的氛围和条件,而老师们也将棠外视为自己的家,把领导、同事和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全情投入,倾情付出。师生间建立起了宝贵的亲情,老师们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尊敬:一位教师不幸患白血病,学生自发为其捐款达数十万元;母亲节那天,刚刚走进教室的孙晓晖老师就收到了孩子们制作的一份特殊的礼物——用幸运星组成的爱心寄语“我们永远是你的羊儿”。每一颗幸运星,都是孩子们亲手折叠的,都是一颗闪光的童心,都是一份爱心的凝聚。“经师”与“人师”的完美融合,在棠外教师身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高唱着这样的激昂旋律,老师们在棠外享受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双重提升,以他们辛勤的、充满创造性的劳动,育出了桃李芬芳,点染了满园春色!

  (敬请关注系列之七,本系列之五见本报4月10日第八版。)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