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实现教育管理一“网”打尽
本报讯(记者 柯进 万玉凤)一个学生是否具备申领贫困补助资格,一所学校学位能否满足周边居民教育需求,眼下,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管理创新正在湖北省宜昌市推行。从去年底在城区试点以来,宜昌市934所学校的概况、班额、校园周边环境,以及54.54万名在校生、4.4万名教工的家庭情况、住址等基础信息,已正式接入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据了解,以地市为单位整合公安、民政、人口等48个部门的数据库,将教育业务管理、教育决策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国尚属首创。
宜昌市教育局督学赵国英切身感受到管理创新带来的便利。过去,要了解一个区域学校布局、划片招生范围是否科学,以及学校周边状况如何,他要花几天深入调研或被动地获取信息。如今,他只要进入宜昌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库,输入关键词,系统就能自动对每所学校的男女生、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数字进行图形化处理后,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图,实现快速决策。
4月1日,在演示大厅记者看到,该平台由学校、学生、教职工、教育资源、教育地理信息五大数据库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等8个子系统构成。它借助地图和影像,将输入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形成一个全市完整的教育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点击伍家岗实验小学标志,学校全貌、学生分布、任课教师学历、职称和课程开设情况,以及校内各班师资力量、教师配备是否合理等一目了然。与当地公安系统对接后,平台还可对校园周边、校内环境、校车运行等进行远程实时监控。
2011年初,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宜昌把全市121个社区分为11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格格”。这些散布各社区的“格格”不仅负责消防宣传、管理,而且还为公共服务平台入户采集、核对和修正所在社区住户的教育、卫生等公共信息。按照规划,今年,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覆盖城区。
“与人口、公安等基础数据库互联互通,建立覆盖实有人口的教育跟进服务、跟进管理体系,极大推动了教育管理创新,它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使教育决策不再成‘拍脑袋’的事情。”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苏开美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由此引发的教育管理革命还只是开始。”
□新闻拓展
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苏开美:所有学校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以“班班通”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左右衔接,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自2009年启动,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应用,已初见成效。一是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依托平台网络资源体系,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学校、所有班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二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依托平台的技术支撑,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三是实施教育电子政务,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依托平台的业务流程,促进各级教育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