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课外“悦读”何时得以实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闻回放

  为看课外书,很多孩子不得不与父母或老师暗中“较量”,不少中小学生因此而逐渐疏远课外书。一项对全国21个省(市)9981名农村青少年进行的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浓厚兴趣,但实际上能轻松享受“悦读”的农村青少年却并不多。

  ■本报记者 万玉凤 柯进

  虽然半个月过去了,但江苏连云港市东港中学学生陈昕(化名)与母亲之间的那个心结始终未能打开。

  两周前的一个晚上,一直喜欢看课外书的陈昕,复习完功课后,趁父母不注意,在书房的抽屉里藏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边写作业边偷着看看。谁料,陈昕的小“伎俩”被母亲发现,母亲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于是当即撕掉了小说。为此,陈昕百思不得其解:“课外时间我读一本书怎么就这么难”?

  65%农村青少年月均阅读不足3本

  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对全国21个省(市)9981名农村青少年进行的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浓厚兴趣,认为阅读可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但实际上能轻松享受“悦读”的农村青少年却并不多。

  调查显示,78%的农村青少年明确表示喜欢阅读,选择阅读对个人成长“有些影响”或“影响很大”的占80%,问及主要阅读原因,分别有70%、53%和46%的农村青少年选择“个人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

  在课外阅读的书籍类别选择上,48%的学生主要看小说杂志、通俗读物,其次是教辅、参考书、科学科普、百科知识和动画漫画、卡通类读物,而阅读经典名著、人文历史的农村青少年仅占17%。

  调查结果虽然表明农村青少年对阅读具有比较强的意愿,但在月均阅读量上,65%的农村青少年只有1至3本,半数以上学生每日阅读不足两小时。

  父母文化素质低和实用思想影响阅读氛围

  农村青少年阅读量为何不足?调查发现,约半数农村青少年认为是找不到要看的书,或家长、老师不让看;39%的学生认为没时间看书,34%认为没有课外读书的氛围。

  “读书是我的爱好,但学校的藏书实在太少,有时候想看看课外书,但在学校根本找不到。之前,不只是我,我们村几乎所有孩子只认识教科书,连课外书长啥样儿都不知道。”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高岭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江浩南深有感触地说。

  根据70%农村青少年明确表示不容易获得书籍,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原因是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资源较为匮乏,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调查发现,有些家长乃至一些学校认为,农村青少年走出农村要靠过硬的文化知识,他们将教科书和参考书之外的书籍视为“闲书”,认为读“闲书”会影响学习成绩,要阻止孩子阅读课本、教材之外的“闲书”。

  此次调查组核心成员张红丽认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藏书数量不足和家庭文化氛围的缺失,以及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难以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由于阅读引导不充分,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也是盲目挑选书籍,在阅读中存在的重“读图”轻“读文”、亲“通俗阅读”疏“经典阅读”、重“功利阅读”轻“人文阅读”等问题,都影响农村青少年成长。

  构建遍布城乡的阅读推广体系

  有研究表明,阅读兴趣和习惯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有2/3爱读书的成年人在其8岁至12岁时就酷爱读书,不爱读书的成年人中有一半在青少年时期也不爱读书。张红丽认为,“课外阅读对身心都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是素质和能力提高的一个内化过程,与上补习班等灌输方式的外在‘补血’相比,阅读可起到内在的‘造血’功效”。

  在参与此次农村青少年阅读调查过程中,她一直呼吁,要重视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在阅读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造条件。

  她建议,将农村青少年阅读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改善农村青少年阅读条件提供足够的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教育部门、图书馆、出版社等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应形成合力,建立农村青少年长期阅读推广规划,构建遍布全国城乡的阅读推广体系,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普遍阅读量不足的现状,张红丽认为,应当在全国范围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宣传积极的阅读观,着力扭转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对阅读的偏见,使教师、家长成为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的积极驱动力;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读书论坛等互动交流形式,引导农村青少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农村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的“悦读”和“乐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