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走出的“教授”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魏克举 陈超
4月23日,青岛农业大学阶梯教室,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给大学生和部分农民讲解“如何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教室里座无虚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课的是来自青岛胶州市胶北镇的农业致富带头人王进。
王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最近多了个身份——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这是他作的第一场讲座。听完讲座后,青岛农大学生陈少勇感慨地说:“王老师讲的课,结合了自己在农业种植中的大量实践经验,既生动又具体。看到王老师这样一个地道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到大学的讲台上,对我们也是巨大的激励。”王进一边擦汗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能登上大学讲台。“的确有点儿紧张,我就是把自己平日实践积累的东西和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
王进的“教授”路,一直没离开庄稼地。12年前,高中毕业的他用借来的5万元建起10个西红柿大棚。大棚建成后,王进在干中学、学中干,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选品种、施肥配药。凭着一股韧劲儿,王进“务”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建成胶北镇第一个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又承包了500亩土地,建成了胶州第一个葡萄生产示范基地。
“自己富了不算富”,为带动乡邻致富,王进又带头成立了青岛“双王”果菜专业合作社,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帮助乡亲们解决技术难题。农闲季节,他在科技大集和田间地头给乡亲们讲解果树栽培知识,接受咨询,和大家一起探讨农业科技。就这样,王进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技专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王教授”。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特色农业搞得有声有色,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王进每天除了打理好合作社的事情外,还要看书准备讲座——青岛农业大学今年为他安排10余场讲座。王进坦言,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大学生和农民朋友分享,也希望在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继续为乡亲们致富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