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那么“自我”
■付炜珍
宝宝是不是经常拿着玩具不撒手,不管谁要他都不给:“这是我的,不许你碰,不许你拿!”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他是否会跑过去抢玩具:“我要玩,给我!”面对宝宝的这种行为,您是否会感到有些尴尬:宝宝为何那么自我?
其实,您不必过于担心,这种现象是宝宝特定阶段发展的典型表现,即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这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就是别人的观点和想法,不能意识到别人可能跟自己拥有不同的观点、态度或需要,他们完全从“我”出发,很少考虑他人。同时,由于宝宝的行为和情感的冲动性较强、自制力较差,经常因为玩具引起争抢,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虽然这些行为让我们觉得孩子太自我,但与以前根本就不在意谁拿走了自己的玩具相比,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通过争吵,他们慢慢地学会和考虑彼此的需要和利益,学会社会交往的规则。随着孩子的成长,那些顺利度过“以自我为中心”阶段的孩子,将能够更加顺利地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培养自尊。
既然“以自我为中心”是宝宝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那么如何顺应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帮助宝宝发展分享和合作能力呢?
理解宝宝的行为并提供解决方法。宝宝和他人产生冲突通常是宝宝认为玩具是专属于他一个人的,因此发生争抢玩具、与小朋友厮打的行为。家长可让宝宝先慢慢平复情绪,并站在宝宝的角度,理解他的行为:“你想要玩他的玩具汽车,对吗?他不给你玩,所以你非常生气。”之后再和宝宝交流:“如果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会开心吗?”“这辆玩具汽车是小朋友的,你又特别想玩一玩,我们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去问问小朋友,让他把玩具汽车借给你玩一会儿。”如果小朋友现在不想和宝宝分享,家长可引导宝宝先玩自己的玩具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别的游戏,并告诉宝宝:他人的玩具不可以随便拿过来玩,要征得他人的同意才可以玩。如果他不愿意和你分享,也是很正常的。
传递给宝宝物品归属的概念。家长要注意向宝宝传递“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可以碰的,什么是不可以玩的”等概念,帮助宝宝形成正确的物品归属概念,分清“我的”、“你的”和“他的”等物品归属范畴。帮助宝宝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自己不能随意碰或者玩耍,而是应该征得他人的同意。同时,家长为宝宝买的玩具不要过多强调是专门为宝宝买的,避免无意中加强他们的独占心理。家长的不当做法会给宝宝带来一种认识——“什么都是我的”,自己的东西只能自己用,别人碰都不能碰。
提供宝宝分享行为的范例。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宝宝做榜样,例如经常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分享给家人看。经常和宝宝玩一些分享的游戏,例如“这辆小汽车非常有意思,我玩一会儿后再让你也玩玩。”当宝宝出现分享行为时,家长应及时地鼓励宝宝。
家长还可以和宝宝观看相关的动画片或阅读相关的图书,从中体会分享给人带来的乐趣。
学会分享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家长应该和宝宝经常玩一些分享的游戏,营造分享和合作的家庭氛围,帮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为宝宝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红黄蓝教育机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