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深圳曾被喻为“文化沙漠”,在一个相对缺乏读书氛围的大环境里,你是如何坚持阅读的?在带动全校教师阅读方面,你有怎样的思路?

  张云鹰: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跟所处的环境背景没有必然联系的。来深圳15年,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给怀抱梦想的人以鼓舞与动力,创造的无数神话与传奇。但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里,唯有阅读才能让浮躁的内心归于理性与宁静,找到生命的依托。因为读书,自己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给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生命的长度终归有限,只有靠读书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实现生命价值的“高端体验”。

  而带动老师阅读首先要让老师们明白为什么而读。我觉得,阅读一是为自己而读,它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可丰富人性,充实底蕴,增加情趣,体验人生。二是为职业而读。教师是传承文明薪火的人,要把读书的精神营养转化成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为学生而读。通过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孩子百读不厌的书。我阅读的目标是自己要成为一本书。

  带动教师读书。一是告诉教师阅读方法,找到一个阅读点或突破口,像打井一样深入下去。二是倡导以写促读,鼓励教师勤动笔勤写作,当写作艰难之时,自然是向书本汲取养料之日。三是成立教师书友会,组织读书漂流圈等。在书香洋溢的氛围里,老师们会受到熏陶、感染和鞭策。

  记者:你觉得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其他学科应有哪些不同,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张云鹰:不管是哪个学科的阅读,在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因为每个人的阅读素养要求是相通的,都需要海量阅读。但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其他学科的阅读有所差异,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而决定的。语文学科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是学科之母。因此,语文阅读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在阅读中重在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言。所以,语文教师的阅读最应注重培养语感,语文教师要像音乐老师具有乐感、美术老师具有美感一样,同时要加强对文字的敏感度,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来深圳十几年,感觉广东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要远远优于对文字的敏感度,因此能诞生李嘉诚这样的商界巨星,能成为经济发展特区不足为怪。

  记者:提出教育主张很容易,但赋予教育主张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却很难。您认为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如何突破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瓶颈?

  张云鹰:在今天这个呼唤教育家、需要教育家的时代,我们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造就出千千万万的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向曾经的教育家看齐。最近几十年,一大批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被正式封为“教育家”的头衔,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着前辈教育家所具备的那种精神和特质,这种精神和特质不仅造就了他们的办学业绩和教育贡献,也成就了他们自己。这种精神和特质,我以为就是一种“教育家精神”。

  作为一个有着30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教育者,我也许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是不能没有对教育家精神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培育自身的“教育家气质”。我以为,“教育家气质”可从内在气质和外在气质两方面剖析。首先表现为教育家思想与教育哲学的内在气质。以前,我们往往注重对已经去世的教育家的研究、发掘和学习。其实,加强对健在的至今仍然活跃在教育界的教育家、名师名校长以及优秀教育工作者们的思想、行为、成绩与精神等方面的研究、发掘、整理,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后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