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余森校长 鲁迅与萧伯纳雕塑

  21世纪,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诞生于21世纪之初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由四川百年名校——成都七中领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12年多学段制民办寄宿制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就根据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和文化理念。不到10年的时间,学校以百年的文化传承,优美的育人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设施,成为一所现代新兴学校。

  2011年3月,在成都市民办学校办学综合评估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获优秀级最高分,评估专家组的总结是:“……在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环境的全方位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有系统、有特色、有发展、有创新……学校已步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具有全市教育发展的示范引领意义。”同年7月,全国政协港澳台组到该校调研,指出其办学经验在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探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办学经验,学校文化建设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极其重要。

  以高起点构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首先把探寻的目光投向成都七中百年的文化积淀上。百年七中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就在于“因材施教,治学严谨、爱生育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学校文化——这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渊源。其次是学校深刻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要求”中国教育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价值观念日趋多样的过程中保持中国特色?第二,怎样才能让教育模式多样化的今天的中国学生有实力去参与世界竞争?如何正确地解答这两个问题,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确定育人目标的出发点。

  基于对成都七中文化的挖掘和时代特征的把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把“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确定为育人目标,把“学习的能力、成功的实力、生命的活力”作为育人的内涵,把“大气、骨气、正气”作为育人境界,把“志、勇、严、群”作为校训,把“诚实勤勉、和谐进取”作为校风,把“因材施教,治学严谨,爱生育人”作为教风,把“乐学慎思,砺志笃行”作为学风。

  为了树立全校师生员工及家长的主导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学校又把“精、气、神、韵”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涵。

  精:总结百年七中辉煌历程,把“志、勇、严、群”(志:立大志,明大理,志存高远;勇:夯基础,担责任,自强不息;严:求创新,讲效益,严谨治学;群:亲民众,重友谊,知恩图报)作为学校精神的精髓。

  气: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继承百年七中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大气、骨气、争气”的育人境界。希望师生在做人和做事上,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有傲视群雄的勇气。

  神:根据人才培养规律,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明确把“天道酬勤”、“因材施教”作为学风和教风的指南,体现出育人的高境界和高追求以及“不拘一格育人才”的环境,彰显骄人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神采。

  韵:体现在学校“人”的情趣、兴味方面,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分寸和风度。既能享受“淡泊宁静志高远”的雅境,又能体验“激情活泼劲无限”的动感。

  以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精、气、神、韵”的实施保障。因此,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构建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把“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务必使各项制度在内容上相互配套,在思想上相互协调,在价值观导向上相互一致,所有制度和谐统一,共同服务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

  学校把单纯的管理制度汇编成《学生手册》,扩编成包括目标篇、管理篇、服务篇在内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成才指南》。从《学生手册》到《成才指南》的变化,一方面表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把学生从教育的被动地位变成自觉接受教育的主体;另一方面说明学校更加突出、重视制度的目标导向功能。

  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先行,让学生充分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遵守各项制度的必要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个个维护制度的良好制度环境。这一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为学校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在学生身上慢慢浸润,反复强化。

  以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同时,还下大力气设计和开展了一些“经典”的品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极强的震撼力,能够彰显学校的“精、气、神、韵”,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比如学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安排的专题教育活动——立志成才集中教育,学校集中一段时间,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先进人物作报告,给学生提供一批人才的样本;同时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调查访问。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人才及其作用,以及人才成长的轨迹,帮助学生坚定成才的信念,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动力。另外,学校还开展中国武术、太极拳、秧歌、腰鼓、滚铁环等民间传统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全校体育传统活动。

  学校精心设计经典的文化活动,大力彰显鲜明的学校精神,集中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认同心理,激发学生的模仿心理,帮助学生内化“校园精神”,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学生的良好行为,进一步彰显学校精神。

  此外,学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要求,开展集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团活动,目前已组建了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等57个社团。每年学校还举办全校性的艺术活动月、科技活动月和各类体育比赛,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再现校园文化精神的目的。

  以环境承载学校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最根本的功能是育人。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必须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变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育人功能,创设育人的氛围。比如:

  教学区的文化主题是“做人、成才”。学校精选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等名言警句,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如何成才?同时,建设了院士路、未名路、80天环路等“景点”,帮助学生感受做人的真谛,领略人才的魅力,树立远大的志向。总之,力求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上灵性的墨香,描绘出一幅充满“精、气、神、韵”的美丽画卷。

  运动区的文化主题是“团结、奋进”。师生们每天在这里都在践行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的教诲。

  生活区则把“修身、报恩”作为主题,并用“静远”为公寓命名。在公寓的入口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的教导,告诉学生学会休息的意义和价值。

  走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震撼心灵的首先是毛泽东主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以及学校“培养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宏伟愿景。这是学校向社会和家长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莘莘学子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

  以“四大举措”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工作的力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统一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激发师生的教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提高学校育人品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唤醒师生的主人翁危机感。

  二是借助专家,挖掘校园文化的深度。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以外,向专家“借”智慧,是一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可靠途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倾注了老教育专家、老领导马识途、韩帮彦,教育专家姚文忠、刘裕权、刘一,著名作家刘沙河、林文询,著名书法家舒炯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的心血。

  三是整体规划,把握工作过程的进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在整体上做出系统的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步实施,需要整体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由于具有较强的外显性和艺术性,更需要整体规划。

  四是确定衡量学校文化建设成效的尺度。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形成学校文化,是否达到了形成的目的,就看学校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和成效的重要尺度。今天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万千莘莘学子,用其独特的方式,浸润出学生“大气、骨气、争气”的人生境界。

  以“和谐生态”升华学校文化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已意识到必须让生态平衡以达到万物之和谐,在此启示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就有了营造“和谐生态学校”这个富有哲理的追求。

  所谓“和谐生态学校”,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团队来讲,应该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应该有包容、谦让、团结、严谨治学、奋力拼搏;应追求真、善、美,勇于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从教育教学来讲,应按学生发展规律,社会需求考虑方式方法去施教;从管理来讲,它是创建学校文化所追求的高境界,是学校文化通过学校教育的诸多因素及其教育实践、成果而长期积淀形成的纯净的、积极向上的、具有科学发展功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是一所学校科学发展、长盛不衰、铸造辉煌的生命之源……综上所述,一所学校只有按社会需求、时代要求、科学健康发展,形成特色发展,才能称之为和谐生态学校。

  概括地说: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作用于实践后形成的润物细无声的学校精神;“和谐生态学校”则是学校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作用于“人”的过程后形成的特色和效果。

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