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
由此看来,它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课程改革新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学校教育更为恢宏的硕果和对伟大时代背景下党的教育事业的新贡献,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除了通过大量的文体、科技、才艺、社团活动,校园文学活动开展之外,就是十分重视政治学习、教育科学探究、人文情怀熏陶和建立展示师生风采、体现师生精神和生活、工作、学习成果价值的平台。
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和机制。以初中为例,初一进一步深化礼仪、文明规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确立理想的教育;初二举办“少年军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教育;初三办好“团校”,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共青团的认识,为步入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组建了各种学生社团、团校、党校、家长学校培训班、心理宣泄咨询室,开设了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小学部有陶艺课、形体课、才艺课,中学部有太极拳、科技小发明、电脑信息技术摄像创意制作、文学经典阅读与写作等,还组织师生外出参观、感悟、学习,开阔视野和胸襟……
学校成立了新荷文学社,创办了《新荷》文学刊物、《校报》、《学科报》、《心理咨询校报》等,编写了《优秀生活作文开放大课堂》等校本教材,让师生们有表达心声、宣泄情感、展示才华的平台和场所。
生态德育与生态教学
生态德育——就是在德育过程中,顺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教师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方法、真诚而纯净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循循善诱;通过学校人文景观散发出的育人气息,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谐一致,犹如春风、春雨一般去“滋润”学生情感的心田,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构建“生态德育”,并非只要“和风细雨”,那些遵循教育规律、遵循科学方法的必要的“挫折教育”、“勇敢教育”等,也是“生态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教学——就是教师艺术地启发学生求知、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知、认知的方法论(而不仅是“方法”),形成学生自己内化的、能够经受各种学习困难考验的、和谐向上的“生态学习”的内涵外化能力。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求知、认知心理过程和谐一致,就好比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和谐一致一样。这样的与学生身心、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一同发展的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用生命奏响师魂的交响曲
“让学生一生幸福!”余森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努力追求教育生涯的最高境界。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充分利用“百年七中”的教育积淀和现代学校的一流设施,确立了“幸福教育”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成功人生的起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教师是真诚的。他们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同层次得到发展”为宗旨,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从最差的学生抓起。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睿智的。他们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更注重营造和保护教育生态,不会去盲目追求升学率而破坏教育生态。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谦和的,他们善于培养师生情。师生都是主体,而情是维系两者的一根红线。它模糊了传统的师生概念,鲜活了素质教育的灵魂,简单而又质朴,生动而又亲切。
走在前列的新课程改革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背景下,传承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文化血脉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学校,对当前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解。
在余森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善于捕捉时代前沿信息,率先认识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酝酿了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划蓝本,并及时改建用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设施。同年7月,成立了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组织领导机构。
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勇气,所以学校决定在一边搞好校本培训、搞好实践探索的情况下,一边东下浙江、上海“取经”。回来后,结合本校校情,对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课改要拓宽学生、社会科学视野,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要留更多时间、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实际,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题探究性学习”,其内容十分丰富。
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发展自我,体验成功,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学校不仅在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在小学、初中也主动引进了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现已初显成效。
为教育事业,尽社会责任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不仅自身科学发展、高品位发展,而且还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在一起,对社会发展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2007年,学校与汶川县草坡乡签订了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用优质教育资源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让山里孩子得到优质教育,使当地农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得到提高。
学校指导草坡乡试种各种蔬菜,成功了25种,解决了当地蔬品种单一有时卖不出去的问题;帮助草坡乡开展科学养兔帮扶活动;为草坡乡争取了20万元钱修建乡村公路;与草坡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同一蓝天下,手拉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赠送了大量物品和图书,建立了图书馆,签订了帮扶协议。
学校还先后帮扶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成都市郫县友爱子云学校;后来又成立了成都七中实验教育集团,成了成都市温江区的教育龙头学校,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以求真务实态度全面推进学校工作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于2011年11月提出“求真务实:抓服务,讲实效,促发展”的新时期工作要求,标志着学校将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植入了求真务实的深厚土壤之中,为今后的稳步推进和发展扎稳了根基。
“抓服务”——就是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讲究实际的工作效果,无论是后勤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还是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大多具有了这种“实效意识”。
“讲实效”——就是要有目的、有结果、有收获。有劳而小有收获,少有收获,甚至没有收获,这失去了劳动的意义。所以,无论“前勤”,还是“后勤”;该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摒弃无效劳动,要作事半功倍的事情,不要做事倍功半的事情。
“促发展”——一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二是促进教职员工的发展,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的工作更具特色,让特色更有亮点,让亮点更加灿烂,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办学追求和目标。
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探索、创新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创新。只有像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样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和营造和谐生态学校,学校发展才会有根基,才会有实效,才会有成果;才会形成常态,形成特色、形成亮色,形成成果,形成学校文化。
余森简介:成都七中原副校长,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先进个人,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文学校园模范校长;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影响西部教育的十大人物之一……
学生心声:“感谢命运,让我有这样一段幸福的际遇,就读七中实验。感谢我的高中,她如此美好,她培养了我美好的生活、学习品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学习创新的方法,以至于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高中2010级学生罗正位
专家点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科学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和谐生态学校……这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所表现的亮点在全国都是很少见,很卓越的!”——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道德教育工作室校长论坛主任张泽
校长感言:“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一生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老师的幸福,更是校长的幸福,我愿意做一个最幸福的校长。”——余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