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午睡难题如何化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宋凡一

  在幼儿园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吃完午饭后或者看见午睡值班教师时,小班幼儿有的开始哭哭啼啼,有的在床上翻来覆去,迟迟不能入睡;有的扒在床上四处张望、自言自语或唱歌;有的不停地做一些不良小动作;还有的到了该睡时不想睡,该起床时却醒不来……消除幼儿午睡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高幼儿午睡的睡眠质量成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对教师、家长和幼儿本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以下解决建议。经两个月的努力,幼儿在园午睡难问题开始好转。

  精心布置睡眠环境

  精心布置寝室环境,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首要前提。寝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配置合适的窗帘,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天天定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还与班上的老师一起做了一些睡眠中的动物图案,在墙上布置了一些星星、月亮等符合午睡环境的图案,以增加孩子睡眠时的安静感。

  睡前过多的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因此要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在午饭后可以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幼儿入睡时情绪安定。如组织幼儿散步等。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幼儿因睡前玩得太开心而忘了小便,午睡不到两三分钟就叫:“老师,我要小便。”而某些调皮的孩子也就跟着凑热闹:“老师,我也要小便,我也要小便……”结果,影响了整体的睡眠。因此,在午睡前10分钟,要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去的孩子,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督促。幼儿大小便后,要要求他们轻轻走进午睡室,安静上床,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教师更多的应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自然地安静下来。

  为了营造午睡的气氛,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如摇篮曲、轻音乐等,轻声进入午睡室。教师要用手势代替语言,暗示幼儿尽快入睡;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如翘翘大拇指、轻抚他们的头部等,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

  细心观察睡眠状态

  在小班,幼儿的睡姿可谓是千姿百态,有弓着身体趴着睡的,有把头蒙在被子里的,有把大拇指放进嘴里吸吮的,有张着嘴打呼噜的。这些姿势都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我就把有关幼儿睡姿的文章和道理,用出示图片的方式告之幼儿,让他们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午睡。另外,每天在午睡的巡视中我也会及时提醒幼儿改变不良的姿势。

  孩子身体不适常会反映在睡眠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午睡以后如果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则预示着孩子发病了。需要仔细巡视的还包括个别好动好奇的孩子。他们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教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幼儿午睡期间,禁止闲人入内,禁止在午睡室里聊天也是必要的制度。要让他们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午睡室的祥和气氛。

  尊重孩子的睡眠差异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表现在睡眠习惯上也千差万别。有的早睡晚起、一觉睡足;有的早睡早起,中午必须午睡;也有的晚睡晚起,似“夜猫子”……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和需要做出区别对待,或者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特别充沛的,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孩子午睡时间推迟几分钟,允许他们在教师身边叠纸、看图书等,让兴奋的神经慢慢安静下来,使周围安静的气氛激起他的睡意,自然睡下;另一种是让孩子在活动室里做些安静的活动,但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避免发出声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对个别孩子个别对待,一方面体现了成人的认可和接纳,带给孩子一份安全和尊重;另一方面,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和自爱。

  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同时,教师也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宣传栏”、“家长学校”、“网站论坛”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养态度,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