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盘活农村职教
(上接第一版)李鸣雁是果树生产专业的教师,2009年前,由于涉农专业招生不好,他转行教计算机课。送教下乡开始后,他下乡讲授果树生产,对教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农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能解决生产问题,他才听你的课。他们学习态度认真,生产内行,以前的技能培训针对的只是个别生产环节,而农民欠缺的是系统化知识。送教,教学围绕生产顺序展开,从选择树种、品种配置、剪枝疏果、虫害防治到配套措施、效益分析,一个生产过程下来,农民不仅能系统掌握知识,而且生产当年见效。现在觉得当老师真的很好。”
王志霞是教土壤肥料和配方施肥的教师,她介绍说:“下了乡才知道,虽然农民们大多是初高中文化,但对科学施肥基本不懂。送教下乡后,我们对各村进行采土化验,指导配方施肥,设备充分利用,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增强了,上课时,经常有农民拿土、拿肥来化验。农民有针对性地选择肥料,减少了浪费,现在每亩可以减低成本50元。对农民开展系统的职业教育太好了。”
教植保课的教师赵淑琴感慨道:“全日制学生与农民学生大不一样,全日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提不出问题,但给农民学生上课就不一样,效果好,上课效率高。”
打造农村职教涉农专业“双元制”
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对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已经显示出诸多好处。
其一,能够扩大生源市场,提高生源质量。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是科技致富参加者,更是建设家园的主力军。他们既有学习热情,更有学习需求,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大市场。他们既有文化基础,又有生产经验,通过职业教育,搞好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系统培养,让想学农的人有学上,这是农民继续学习的好方法,也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
其二,能够直接服务“三农”,降低办学成本。送教下乡把办学与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不再脱离实际。学习场所离校园远了,但是离生产场所近了,这是涉农专业的“双元制”,不仅能解决实训基地问题,还能降低中等职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成本。
把办学场所放在农村,既推动了生产发展,还节约了教育投入;既解决师资的企业实践问题,还方便农民从事生产、照顾家庭,规避了工学矛盾。
其三,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乡镇成人学校焕发了生机。送教下乡利用农村成人学校的校舍建立分校,开展教学,使沉寂多年的农村成人学校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在更高层次上培育农民的教育阵地。
截至2011年9月,河北省有150多所学校参与送教下乡,设立教学点1500余个,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56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10万人,3年招30万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